雁书法怎么写?

黎宇畅黎宇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字“雁”的书写笔顺是:横、竖、撇、捺、横折钩、点、提,下面是具体的写法。 一、基本笔画书写要点:

1、横画

(1)短横:写在笔位中间偏右的位置上;起笔与第二笔的起笔对齐,收笔不封口。

(2)长横:写成左低右高形态;起笔与第二笔起笔对齐,收笔不封口,略长于短横。 2、竖画

(1)垂露竖:写在笔位中间偏左一点的位置上,行笔到末尾时稍稍向下顿笔回锋收笔。 (2)悬针竖:写在笔位中间的位置上,行笔到末尾时向上伸出笔尖。 3、撇画

(1)短撇:写在笔位的右上角位置上,行笔到末端向右下倾斜出笔,收笔不封口。

(1)长撇:写在比短撇要长的位置,行笔到末端逐渐变细,向左下方伸展,收笔可以出尖也可以不出尖。 二、整体结构:由“大“”鸟“两部分组成,字形方正。 三、书写注意事项:

1、注意主笔的长横要写得舒展有力,不能写得短小局促。

2、两个“口”字底部的横笔要平横,不可写成垂露形或悬针形。 四,组词: 大雁: yànyàn (1)[a wild goose]∶雁的一种,属雀形目鸭科.夏居北方冰河流域,冬迁南方.通常为2~6只成群,以植物种子等为食,雄雁在产卵后死去,雌雁孵雏期约40~50天.通称大雁

(2) [the large birds]∶指鹅

五、例词: 鸿雁:hóngyàn[a wild geese]大雁之一,飞时排列成“一”字形.古人以为候鸟,故用以象征书信

六、典故: “鸿雁传书”的故事出自《汉书·苏武传》,讲的是西汉时期,匈奴单于派使者索要汉天子赐给的匈奴巫师侯应的羊羔,并说如果汉不肯给便把汉朝使节苏武处死。后来汉朝派人去送羊羔,却碰巧没有羊羔,于是就把苏武叫了出来,说他是汉朝廷的罪人。苏武被扣匈奴十九年,历尽磨难,始终坚贞不屈,终于回到了长安。当他回到长安的时候,皇帝赐他酒喝,还让他拜见昭帝。

后来匈奴向汉朝请求和亲,汉宣帝答应了他们。当时匈奴的阏氏正在嫉妒苏武的妻子,就诬告他的妻子不能生养。于是苏武就被派往西域,负责劝说匈奴大臣与汉结亲,完成和亲的使命。 在去西域的路上,苏武经过北海(今贝加尔湖),由于天气寒冷,又没粮食吃,只好掘野鼠所储藏的野生麦子充饥。苏武在北海整整住了五年,直到昭帝去世。

这时匈奴单于又让苏武负责劝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即位的事情,但苏武却不幸再次遭难,被发配到了北海牧羊。 他拿着一根绳子,上面有汉朝使臣所用的符节,每天拿着这根绳子对着南方哭泣。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听说苏武还没有死,十分惊奇,而此时苏武已经在大漠中生活了二十多年,于是下令让汉使前去迎接苏武回国。当苏武被接回长安的时候,他的儿子都已经去世了。

七、谚语:

1、鸿雁传书:亦作“鸿鸿雁传书”。比喻书信通达信息。

南朝梁江淹《恨之北征赋》:“鸿雁传尺素兮,路漫漫其弥远。”宋梅尧臣《淮阴书事》诗之二:“鸿雁无由寄一纸,梅花何足问三春!”清李渔《蜃中楼·定谋》:“你如今既做了夫妻,好歹也休忘了我,鸿雁传书,莫相推诿。”郭小川《团泊洼秋晨》诗二:“难道我们在这里还要等鸿雁传书吗?”

2、燕雁代飞:燕子冬天飞到南方过冬,大雁则秋天飞到南方过冬,后喻各自一方,不可相见。 南朝梁江淹《恨之北征賦》:「鴻鴈傳尺素兮,路漫漫其彌遠。」唐杜甫《宿府》詩之三:「清秋幕府井梧寒,獨夢京華隔萬山。」元范居中《喜春来·赠妓》曲:「鶯花老後誰相伴,燕雁代飛人未還,待得陽春又是秋冬換。」《儒林外史》第三三回:「你們這廝们無非認著他是個秀才,又沒有甚麼過犯,趁勢欺人,要壞他的命,替賈家報仇。你是曾見過燕雁代飞的,怎不曾聽見朝廷上有過這樣的條例?」

优质答主

谢邀,本人不是专业的书法家,只是业余爱好者,分享一点感悟,仅供参考。 在知乎上看过很多答主对大雁书体(或称“北碑”)的讲解。我这里讲一下我自己对于这种字体的理解和书写方法。 先说结构。这种字体结字与楷书、行书不同,要更自由一点,但是又不像隶书本那么随意。

具体的方法可以总结为:上紧下松;左紧右松;笔画之间穿插让路;重心平稳。 如果能掌握好这几点的话,基本上就可以写出比较不错的行草书作品了。在结构方面最好能做到“疏朗有致”“紧凑有力”——不能出现太松散的结构——否则就会显得庸俗。

再说笔法。这是最烦人的地方,因为不同的笔性适合写的字体不一样。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先用软毛笔去练习。用硬笔学习这种字体很容易造成“方头窄脚”的错误。

王心雨王心雨优质答主

雁的详细笔画:

一、雁的解释和拼音

yàn

1、 雁,鸟名,形状像鹅而较小,颈和翼较长,嘴扁,羽毛多黑色、白色或褐色,成群生活于湖沼上,善于飞行,大型候鸟,春往北飞,秋往南飞,是迁徙路程最远的鸟之一。雄的叫雁,雌的叫雁,又统称雁:“仰头看 ,还字成行”。

2、姓。

3、笔画10,部首厂。

4、雁组词:雁字、雁足、雁塔、云雁、雁序、雁门关、雁行、雁声、鸿雁、飞雁、雁阵、天雁、雁来红、雁奴、哀鸿遍野、雁鱼、大雁、雁奴陂、雁儿、鸿鹄、塞鸿、鸿雁传书、雁塔题名、雁足书、雁足系帛、北雁南飞、雁过拔毛、哀鸿、飞鸿、鱼雁、孤鸿、惊鸿、鸿爪、大荒雁、归鸿、来雁、失群孤雁、雁帛、雁荡、雁行、鸿沟、大泽鸿、人面不知何处去、去时陌上金丝兔、飞鸿印雪、鸿文、鸣鹤在阴而凤鸟不至、鸿烈、惊鸿一瞥、鸿翎、鸿藻、鸿训、鸿翥鸾举、风声鹤唳、雁行、雁行、大雁塔、飞鸿踏雪泥、飞鸿、鸿儒、孤鹜、鸿藻、来鸿去燕、鸿毳。

二、雁字康熙字典解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𠀤于奠切,言去声。《集韵》:駃雁,鸟属,大者谓之鸿,细者谓之[[雁]]。《尔雅·释鸟》:雕鴈鴈,鸀[[雁]]。《注》今江东呼鸀[[雁]]为凫[[雁]]。《疏》《说文》云,[[雁]],禽也,知时宗觉,名自[[雁]][[雁]]鸣[[雁]]也。《周礼·春官·典瑞》:木雕华[[雁]]为贽,以聘诸侯、赐同姓、予不谷,义可食也,又取其避暑南去,避寒北来,以时动,而耐寒者也,故谓之[[雁]]。《礼·王制》:诸侯无故不杀禽[[雁]]。《后汉·舆服志》:太仆,武班御服,金缕织成[[雁]]文。

又《晋语》:公食田与[[雁]],赐无犯。《注》所养与[[雁]],人不敢犯。○按《晋书·刑法志》:食田与[[雁]],赐无犯。注:谓食其所赐之田,及所食之物,更赐[[雁]],使无犯,谓所食之处敢更犯法者,罪重[[雁]]也。《周礼·秋官·大司寇》疏,引小司寇注,与此合。今依《周语》作食,疑非也。

又官名。宋苏颂为左右司郎中,直集贤院,时宰相张士逊荐颂有才,宜优擢用,复引唐张九龄以雁序官,用讽上置颂于左丞。《张九龄传》:九龄迁秘书少监,权判侍郎,集贤院学士,为时宰所忌,以雁序官,兼御史中丞。《韦述传》:上擢为给事中,充通事评理。元行冲为黄门侍郎,自右补阙,骤升五阶。议者以为非次,又韦述以左拾遗,连升五阶。并加金紫。或以为迁过,乃罢九龄中丞,仍同紫,令九龄带判集贤院,以为慰。

又复姓。东莱有[[雁]]氏,齐大夫申之后,春秋时有[[雁]]泽。《广韵》:五代有[[雁]]泽,本姓张氏,后魏太和时避难,隐于[[雁]]泽,因以为氏。

又《山海经》:鰅鰫水出东南,流入海,中有[[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