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字书法用法?
1. 用于指示名词数量,相当于汉语“几”字的含义(比如《三国演义》第七十六回有:“公今欲何往?”张飞曰:“吾欲保刘豫州,去取荆州,如何?”诸葛亮说:“不得赵子龙,不敢传二位将军言语。”)——这种情况,一般是问“几个”,但也可以表示其他数量的多少;
2. 无实义,用作动词,意思是“接近、将近、差不多”,可以作介词或副词。例如杜甫的《曲江对酒》中有:“今朝醉君家,谈笑穷古今。新知虽可爱,旧好岂足云?”又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3. 在一些特定的词语里充当虚词,无实义。这些特殊的词语都是双音词,且前一个音节是阳平(第二声),所以后一音节要读上声(第三声)。比较典型的例证就是“三五成群”和“八九不离十”中的“三”“五”“八”“九”。在“四六骈语”中,这类数字也往往不作计算讲而只用来凑足音节,其中“四”一律念成“肆”,“六”一律念成“陆”——这是因为古代汉语中数字“四”“六”通常都要写作“肆”“陆”,于是形成了一个习惯用语,就像把“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叫做“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八十”一样。
4. “~乎惟斯”格式里的“~”指代动词性短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这种结构一般带有推测语气。例如曹操的《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5. 作为量词使用,跟时间概念结合在一起,表示某个时段的长短,或者形容动作持续的时间长短。此时,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数词了,而是一个形容词。例如贾岛的诗句“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陆游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6. 用作副词,修饰动词,表示程度高。例如韩愈的《送张员外序》中说:“某年某月某日,与张员外游。”王禹偁的《湖上寓居杂咏》中写道:“人言湖上佳,买屋居其间。我初不觉好,每至辄忘还。”
7. 用于诗歌中的叠句结构,有时还有特定的语法意义,类似口语中的重复修辞格。例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里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宋代诗人王安石在《泊船瓜洲》里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8. 在文言里,有些动词可以直接用在某些代词之后,充当动词谓语,表示该代词所代表的事物处于某种状态。这时,这个词就具备了动词谓语句的结构形式,可以用来完成表意功能了。其中的动词都可以采用“~乎/哉”等语气助词的形式来表示疑问、感叹甚至反诘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