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什么痒书法?
一、关于“痒”字的书体 先来看看有关“痒”的甲骨文,见下图: 这些甲骨文中的“痒”字,像一个人身体发痒的样子,字形上比较形象生动。 再看看金文和篆书的“痒”字,如下图: 金文的“痒”跟甲骨文相比,形状差别不大;而小篆的“痒”字则变成了左中右结构了。 隶书以后的汉字,在笔画上做了简化处理,如楷书中的“痒”: 可见,“痒”是形声字,其部首就是“疒”部。因此,凡是带有“疒”部的汉字,大多与疾病、病痛有关。如“病”“痛”“疾”“痛”“疴”等,都带“疒”部。 “痒”字的本义应该是人体某个部位因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刺痒感觉或感受。二、关于“癣”的字源 从上面的图片可知,这个“廯”是由两个“疒”组成的会意字。《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它的含义的:“癣,病也。从疒,凡从疒者,多就病言。”即“癣”也是一种病症名。 这里的“凡从疒者,多就病言”是说大多数带“疒”的汉字都与疾病、病痛相关联。确实如此。例如:
1、病的本义是指有病(这里指身体有不适感)。《说文解字·疒部》曰:“病,病疾也。”如“病魔”二字连用,指的是久病不愈的身体状态。
2、疮是皮肤上因为感染而形成的溃烂点。 3、疼(疼)则是由于外部原因对组织造成的损害而产生的一种疼痛感。 4、疹则是皮肤表面出现的小红斑,常伴有瘙痒症状产生。 5、痒则由外部因素引起的肌肤刺痒的感觉。 6、痛是由于外界的刺激产生的疼痛感觉(区别于疹这种内部自发的刺痛感)。 7、疾则是由于某些外部因素或者自身疾患导致的身体功能下降甚至丧失的状态。三、关于“癞”的字源 和“廯”一样,这个“癞”字也是两“疒”相叠而成,它同样是一个表示疾病的会意字。只不过在表达的意思上有所不同而已。比如“疥”字,就是“疥癣”的“疥”,它是一种皮肤病;而“癞”一般用来代称一种动物——癞蛤蟆。四、关于“瘙”的字源 这个“瘙”字也是表示症状的会意字,“搔”是用手挠抓皮肤表面的动作,所以“瘙”的本义就是指皮肤表面因受到某种外部因素影响而引起的异常刺痒现象。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个点是“瘙”和“痒”两个字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痒”是一种刺痒的感觉或感受,而“瘙”则是由于皮肤受到外界影响所出现的刺痒的动作行为。简言之,一个形容主观感受,一个叙述客观事实。五、关于“疥”的字源 上面我们已经说到过这个“疥”字,它是属于“疥癣”的“疥”,也就是俗称的“疥疙症”。这个病多发于夏季气候潮湿环境之中,且多发生于皮肤细嫩敏感的部位。 那么,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病症呢?
第一,注意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第二,尽量避免皮肤接触易过敏的物质; 第三,如果已经发现有患“疥疮”的症状出现了,可以涂抹一些具有消炎止痒作用的药物进行治疗。六、小结 “疥”和“廯”都是与皮肤相关的疾病,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吗?其实还是有的! 其一,它们之间的致病源头不同。
其二,所表现的皮肤症状也有所差异。一般来说,“疥疮”多发于手指关节处,并且会出现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 而“皮癣”则会表现为皮肤脱屑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七、结语 我们可以得知,要写好“痒”这一汉字的关键在于掌握好以下三点内容:
一是了解该字的构字特点及演变规律;
二是清楚各偏旁部首的含义及其搭配使用时的不同意义; 三是在书写过程中把握好每个笔画的基本位置以及相互间的搭配关系。只有这样才可能使我们在书写时做到胸有成竹行云流水般地一气呵成! 这篇文章到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了。希望本文会对各位读者有所帮助吧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