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书法如何?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又称黄山谷、豫章黄先生等,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著名诗人,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亦善书,为“宋四家”之首;诗文擅名家,词亦清丽,尤工于诗,与杜甫、陈师道等有所继承和发展,开创江西诗派,并影响至今;又擅行、草书,论者谓其行书得“二王”笔意,兼有颜真卿、李邕、杨凝式笔致;草书学孙过庭《书谱》,得力于张旭、怀素,用笔以侧入为主,结体欹斜,风格雄劲放纵,自成一格,人称“侧豪”。
黄庭坚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在于他开辟了宋书的新局面。他的书法取法高妙,能博采众长而自成一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是帖学的极盛时期,从北宋初年的苏轼到南宋末年的赵孟 ,都擅长行、草,其中苏轼和米芾又以擅长草书著称于世。但苏轼的字多秀润,米芾的字则显得纵放。到了黄庭坚手里,这种特点就逐渐集中起来,形成了遒劲奔放的风格。 黄庭坚的笔法来源于唐代的大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和杨凝式等人。他在学习杨凝式的书法时,曾写过一篇评语,说杨凝式的字“下笔如刀镰断铁”,可见他是继承了颜、柳笔法的刚硬一面的。不过另一方面他又吸取了王羲之、王献之笔法的圆润一面,所以他的书法既具有颜氏、柳氏楷书的特点,文又有王氏行书的风范,这就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雄健中含着流美之韵。 从现存的黄庭坚的作品来看,大部分是楷、行、草这三种书体,而且大多写得比较瘦劲,这主要是由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因素决定的。当时正值北宋中期,社会安定,生活富裕,人们大都追求“瘦硬通神”的艺术境界,这种审美趣味也自然被反映到了书法艺术上来,形成了瘦劲的书风。 同时,黄庭坚又是“苏门四学士”中的一位重要的成员,受苏轼影响很大。但他不同于苏轼的是,苏轼更多地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启发,更注重书法的线条美;而黄庭坚却更侧重于文字结构和章法上的变化,注重整篇作品的布局。因此,我们可以从黄庭坚的作品里看到许多古拙、方折、奇险的字体结构,而这些结构正是晋人作品所没有的。不仅如此,他还善于用侧锋用笔,使得他的书法作品看上去既具有“骨气筋节”之美,又不失“风流潇洒”之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