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可以做假吗?

巢帆萱巢帆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有图有真相,先放几张图 这是一块来自老缅的石头,这块石头的特点在于皮紧且薄,上面的裂纹和砂粒都很清楚,在灯光下,表皮的光泽很好,而且很细腻。但就是这样一块料子,切出来的手镯基本无色,水头一般,行话叫“没种”;

第二块料子来自云南,是糯冰种的材质,带有淡淡的绿色,这种绿色通常叫做“花绿”或者“菠菜绿”,这种颜色不是纯正的绿色,有点偏蓝调,如果是纯绿色的,价格就会高很多了。因为绿色部分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所以最后做出的手镯,绿色部分有浓淡之分: 第三块材料是冰种的,底色干净,略有飘花,由于有颜色的部分比较少,所以在抛光的时候,就把颜色部分尽量抛亮,没有颜色的部分就适当留泥底,这样可以使得手镯看起来更加水润、饱满一些。 如果光从外观上来看的话,这三只手镯差别并不大,都是带着淡淡的绿色,而且都很水润。

如果拿在手上仔细把玩的话,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差距了——第一只手镯水头和颜色都是最差的,稍微摆弄一下,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棉絮和纹裂;第二只手镯稍微好一些,但是颜色太淡;第三只手镯虽然颜色也不深,但是质感最好,感觉水头和颜色都是最好的。 所以,为什么同样都是翡翠原石,做出来的成品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原因就是:优质的原料+精湛的手工=完美无暇的成品 反之:劣质的原料+普通的手工=差强人意的成品 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说了,我买的成品看起来跟你的图完全不一样啊!我的那只是豆种,你的怎么这么透?其实,你看到的那些“豆种”“糯种”或是“冰种”,其实是市场上传统的分类方法,行内俗称“按根论价”,就是根据玉料的质地来定价的。 但是,这样分的方法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不同质地的玉石,它的结构是不同的(比如干青种翡翠是纤维结构,而在玻璃种翡翠中,除了纤维交织结构,还会有晶体颗粒),所以用一种传统而落后的分类方法来判定玉石的价值是很不科学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都有用更科学的方法来对玉石进行分:比如红外光谱仪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等等,这些仪器可以非常精准的找到宝石的矿物组成及成分含量,再结合系统的实验数据,最终得到宝石的物理性质(折射率、密度、色散等),然后通过专业的软件计算出宝石的硬度分值。 而这个分值,才是一座座衡量宝石价值的科学大厦的基石。

闫蓓雯闫蓓雯优质答主

翡翠的质地、翡翠颜色及透明度都是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在岩浆热液等的作用下形成的,从颜色到内部结构是一致的,是整体的。因此假冒的翡翠原石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颜色不自然、杂乱,内外不一致:通常表现为内部没有色,只有外皮有绿色;或者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反差大;或者由好多种颜色混在一起,如红、绿、黄等交错在一起;或者有明显的颜色分界,无过渡色。

二、石纹不自然、无层次:通常石纹无立体感,杂乱不自然,或与相邻玉肉色差过大。

三、外皮与内部结构不对应:如“黑皮”或“乌沙皮”的翡翠,皮壳下面通常为绿色硬玉或是具有价值的“水黄”等;起胶皮(如蛋清或菜油)、起癣皮(乌癣或红癣等)或起翠皮(绿翠或油青翠)下面常为半透明、玻璃光泽的优质翡翠。

四、无原生裂隙:假翡翠原石在制作过程中,切割、打磨、染色、充胶等过程很少有裂隙,而真翡翠原石在开采和搬运过程中产生的裂隙很多。因此造假者只有故意用铁器在假翡翠原石上刻出假裂隙,以充当真的翡翠原石。因此假原石在有裂隙处颜色无变化。

五、用普通石头假冒:多为大理岩及绿泥石化(铁)白云质大理岩等,常假冒“芙蓉绿”玉、低档绿石英岩、绿砂岩等。

六、用玉髓石假冒:玉髓石英岩常假冒芙蓉翠和石英质的绿玉。通常玉髓石英岩有平行、顺纹的不均匀分布的暗红色条纹,石纹与玉髓的走向一致,石纹和暗红色部分无任何的立体层次感,颜色与周围玉肉色差较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