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书法如何供奉?

越振诗越振诗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要分几个层次来讲 一、佛家讲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在佛家看来,佛法是超越语言文字的,所以佛经不用来当作艺术品欣赏。

二、历代禅师多有诗偈传颂于世,被后世所珍藏,这是禅师自身对禅的理解的表达,和一般文人墨客的诗文没什么区别了。 当然也有像六祖这样的大祖师,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直接以心印心的传承法脉,但毕竟不是普遍的情况。

三、僧人书法家写得好书法,比如米芾有《智师碑》传世(现在不知是否还能看到),这算是僧人的书法遗产吧!但是既然是僧人写的书法,其本意就不是用来收藏和欣赏而是用来供奉了,就像我们供佛一样,供品只是表示我们的虔诚与恭敬之心而已,并不是用来享用品尝的。 所以这种书法作品,应该和一般的书法作品的供养方式不一样,应该是把它的价值意义放在供养上,而不是作为“藏品”来看待,更没有必要去刻意追求它的经济价值。

四、如果一定要拿来当做藏品,就要像对待普通的书法作品那样,多作鉴赏研究,不过我觉得这样有些本末倒置,就没什么意思了。 如果非要我来选的话,我会选择把它挂在寺院里,每天面对它,感受它的气息,体会它的精神。

另外再补充一点,其实佛教的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的儒学和道家的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讲“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即心是佛”“禅就是茶”“平常心是道”……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文人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艺审美观——强调内心的领悟和感通而非外在的形似和技巧。因此,当代很多著名的书画家都在自己的作品当中表达了自己的对禅的理解和追求。

优质答主

个人感觉,一般不用供奉了…… 比如佛头啊舍利子啦什么的都要用香炉来供奉,但是大师的墨迹呢其实是不建议直接放在桌面上供的(当然你放个笔筒或者什么装饰品也行) 但是如果非得放的话,最好是不要对着自己的脸。因为人都是有灵性的动物嘛而且人的眼睛是最能看见脏东西的地方之一——这可不是迷信哦!比如说一个眼神不友好的孩子可能会影响自己以后的学业;如果一个陌生人和我四目相接可能我会觉得害怕……所以要是佛像什么的还是注意一下比较好哟~~毕竟我们可是要当文明人滴呀~~

宦霞鹤宦霞鹤优质答主

佛家有法,在寺院里的任何事情,上至方丈,下至各种执事都要轮班做,三年乃至五年一“班首”,在这一班里,某人做什么事,就一任到底。因此寺里有写经执事,有作书匾执事,有作印章执事,由上一辈和尚安排。寺院的匾额,都是寺中原有或者请高僧大德写的,然后装裱好,挂在正殿上做“额牌”。一般来讲,大殿里供佛像,祖堂里供祖师像,方丈房间里挂些字画,这些字画不一定是本寺和尚写的。

禅宗的祖堂里供历代祖师像。在禅宗祖师里面,书法家不少。过去寺院里有专门写经的和尚,写的经本字迹方正清秀,装订之后供于大殿、祖堂前面,这些经本不是流通的,是作为装饰、法物用的。一些擅长画兰草的和尚,把兰草作为高洁品行的象征,也当成一种装饰。古时候的中国,寺庙里的楹联很少,悬挂的字画也多是本寺和尚的字画,外面的字画一般也不往寺里送。

高僧的大字,寺庙里是要收藏起来,挂在殿上的,或者作信物交给徒弟带回去,高挂在祖师堂。近代许多有名望的高僧,在居士的请求下也会把自己的名言写在横幅上,或者写个条子,以勉励信众。比如有位高僧写了个“老实”条子送人,虽然字不大,也是很有纪念意义的。寺庙里有专门的库房,像这些名家的字画,和平时写的字画,放在不同的地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