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字几种书法?
这个得看你怎么定义“抹”,从什么角度讲,否则很难一一举例说明,我这里就简单分类吧! 一、用笔技法 这是最基本的一种情况了,在书写时,由于笔锋没有完全到位,或者说是由于行笔速度导致无法控制而出现了多余的笔画,这种是很容易出现的,比如楷书当中的横画末段,行书当中出现最多的则是点画的尾端,所以一般行书要比楷书更容易“抹”一些; 二、章法调整 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情况,也是书法创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式之一,当然,这必须建立在有一定基础之上才可以这样“操作”的,不然就会出现东涂西搽、乱七八糟的现象。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草书中,尤其是狂草当中。 三、结构调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字多体) 这个就比较神奇了哈,虽然不常见,但并非没有,很多古帖当中都有体现,最典型的就是《兰亭序》和《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中的部分单字了,因为这两者都是集字帖嘛,在单字的写法上肯定是会有所不同的,这就体现了作者的智慧所在——如何把一个单字写得更加完美好看呢?那就是改变结构啊~ 四、创作 当达到一定境界之后,很多书家都会选择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自己的创意,这也是艺术创造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草书之中最常见的“一”变体,其实很多经典作品都可以找到这样的痕迹哦~ 总之,书法创作是离不开创作的,无论是传统法帖还是自创字体,只要你的方法正确并且达到了一定的效果,那也就代表着你成功了。
优质答主
题主想问的是,怎样在书写过程中运用“抹”“提”等笔法。 其实这种问题我应该很久都没有关注过了…… 毕竟现在练的是二王,而不是晋唐。不过还是说说我的看法吧! 在运笔的过程当中我们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我们的笔是平的还是垂的(也就是笔是横着运行的还是竖着运行的);其次就是墨色浓淡的问题了。 如果笔是平的那么行笔过程中的笔画就要有粗细变化;如果是垂直的那么行笔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有轻重的变化——因为如果一笔从头到尾都是一样的力度的话,那么就会显得死板且没有韵味。
书法是汉字的用笔技巧,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书体。其中正体,一般以小篆和楷书为主。在实际运用中,往往正体与行体,甚至与草体相互兼容。在书法中,把点画写得完全合乎要求的字,叫合格字。否则,就叫废字,也叫废品。所谓点画合乎要求,是指点画符合“永字八法”,笔笔都有来历,合乎起笔、收笔、运笔的法度。
但是,在实用性的手札或具有创新意识的书法作品中,有些字的点画不一定完全合乎规范。有些字也可以打破字形结构的常规而进行夸张变形,甚至把本是合体的字分解成独体,以扩大字的结构空间。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同简体字相混淆。
同理,在手札或具有创新意识的书法作品中,出现一些“抹字”(既不是点画,也不是偏旁,把一个字的一部分简简单单用线条抹去)或“代字”(以某字的一部分代整个字)也是可以的,但不能同繁体字混为一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