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好吗?
我觉得,与其说“中国书法好不好”不如换个说法吧——
中国的汉字为什么要用这种书法来书写? 这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范畴。 “传统书学的基本原理、规范和审美体系是与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相联系、相适应的。它的核心是‘尊圣’、‘崇文’;其本质内涵则是‘寓道于艺’”——李松《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在封建时代,书法被赋予了教化的作用(类似现在的语文教育)因此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他们希望民众能够普遍地接受他们的思想,从而稳固自己的政权。因此书法就被作为儒家思想的载体,用来进行普及化教育。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书法是适应当时社会的,它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事物是在不断发展的嘛~ 当封建王朝逐渐没落,现代文明取代了封建伦理,那么书法的意义就发生了变化不是么…… 所以如果题主指的是当代语境下的这个“好”的话…我觉着应该把这个问题交给广大人民去讨论。 毕竟在现今的社会中,书法已经很难起到以前的作用了呀~大家更多只是把它当做一种艺术形式罢了。既然如此那当然就是喜欢哪种风格就选哪种咯!
个人比较倾向于草书和篆刻,觉得它们更符合我的口味~哈哈~
优质答主
这个问题提的有点问题,感觉题主可能不太懂现代艺术(虽然我也没多少了解) 首先说,“好”与“不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评价的标准也是相对的. 在这个语境下,题主大概指的是古代碑刻或帖本之类的,但是它们在现在也并没有被取代。 那么如果从技术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我们现在的很多字体比如黑体、宋体、综艺和行草等都是有实用价值的,而且使用也非常广泛,甚至是在外国都有人使用(比如我在巴西生活的时候见到的报纸上的标题都是用隶书写的);
所以这种技术是非常好的吗?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呢?我觉得是另一回事——因为它们的风格特征不够鲜明。 不过这里其实又涉及到一个审美的问题了... 从个人经历来看我对书法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就是它跟审美的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对美感的培养的作用。 其实说到美学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一种人类通用的能力而不是一种技能,而美感则应该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解之上的。 所以作为爱好,我认为书法的美在于它的表现力和观赏者的审美力之间的关系。 然后关于欣赏者审美力的提高我推荐你看一下《美学散步》,这是一套书,里面有很多关于美学的观点值得参考!
中国有书法,它和音乐、绘画一样是独立的艺术形式。世界有文字的民族很多,但没有书法的也很多。民族文字有本族文化的特征,如拉丁文字,笔画简单,字形端庄,印刷体比手写体更流行,它的特长是便于印刷,适合于工业社会。汉字是前工业社会的产物,以软笔、毛笔书写,其特长是笔画有弹性、力度的变化,有表现性。世界上有表现性的文字还有日本字和朝鲜字,但没有成为书法。日本字是汉字的派生物,它由“真、草、隶、篆”简化为“真、行、草”。古代朝鲜的“吏读体”很象中国书法,现代朝鲜文字已和音乐舞蹈一样全部韩国化了。唯独汉字文化不断,汉字书法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为东方艺术明珠。
汉字书法有自己的造型规律,古代书论称之为“八法”。东汉蔡邕《笔势赋》讲八法以“多骨丰筋”为准则。“骨”指笔画的力度,如金石、木化石、玉石、象牙之坚硬。“筋”指笔画的立体形态,如人之屈伸、龙蛇之飞动。八法指点、横、竖、钩、挑、撇、短撇、长撇点画的写法。八法既是基础笔画规范,又是一切楷、行、草书造型规范。楷书讲究笔笔有来历(合乎八法),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笔笔有变化。行书、草书讲究笔断意连,笔势上下呼应,笔画委曲(曲线、弧线)运动。曲比直好,有变化。行书由楷、草相参构成造型,草书从楷和行书中解放出来,随心所欲,奔放自由。楷、行、草三大类字体构成不同的美,楷严、行宽、草逸。有法度、讲规范的楷书可以工整、严谨,也可以活泼、灵动;有楷、有草、楷草相间的行书可以严紧、可以宽舒、也可以灵巧;高度草化了的今草,可以严正,可以开阔,也可以轻清活脱。从张芝到王羲之,历代的书法大家各有自己的艺术风格,如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所说:“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王子敬书,如河、印之间,多饶风情。羊欣书,如婢作夫人,举止羞涩,不尽情快。萧思话书,如经纶门中,时见逸气。”书法的风格与士族文人的生活情趣、文化心态有直接关系,士人的高逸、闲雅、冲淡、清和,流而为书法,形成中国特有的笔墨精神。
中国书法有自己的审美特征,即所谓线条造型之美、布局形式之美、书法气韵之美和法度规范之美。用宣纸、毛笔写中国字使书法具有用毛纺织物写字的造型美,“一波三折”、“蚕头雁尾”、“金钩倒挂”等是用毛笔铺毫(散开笔毛、让笔毛与纸接触)、绞转(旋扭笔杆,使笔毛绞腾)形成的线条形式。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渗水多则浓墨,渗水少则枯墨,润含春雨,干裂秋风。笔划有浓淡变化,有干湿对比。写大字(行、草)可以用提按、疾涩变化笔画的粗细。提笔轻行画细,按笔重行画粗。行笔迟涩,画就厚重,行笔快速,画就轻清。大字可以有“涨墨”现象,因渗水大,字画很黑,像涨水一样。纸张渗化,字的边缘界限模糊,加上笔画回环转折、缠绕联结,一个字如水银泻地,呈团块状,古人形容为力透纸背。用宣纸、毛笔写中国字有独创性,造就了中国书法的笔墨形式美。中国书法的布局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一幅字,有的平正严稳,如王羲之楷书有“清森秀俊,的力量;有的错落有致,如颜真卿楷书有“壮怀激烈”的气概。有的严紧,有的松散,有的空灵,有的茂实,有的典雅,有的恣肆。中国书法在整体布局上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