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横画的原理?

徐梓兴徐梓兴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说几个要点吧! 1、关于提按,首先你要知道什么是提按,提按就是笔画的起笔和收笔有提起和按下,而不是单纯的一直提下去或是一直按下去。比如这个字“中”,在竖画中间的地方有一块是提起的,而旁边的两个短横头也是有一个小抬起的,这就是提按。

2、提按的原理是改变线条的粗与细还有行笔的力度,你观察一下每个字的笔画都是粗细不一的,比如王珣《伯远帖》中的每一个笔画都处理的非常精细,这种精细感除了因为笔法不同之外也是因为提按的不同造成的,而且提按并不是单独使用的,它总是和绞转一起使用。如果仅仅用提或者仅用了按去写成一个字肯定是不对的,一定要相互穿插交替使用。

3、提按的变化取决于绞转和折笔力度的大小以及绞转的方向,绞转方向的不同造成了提按位置变化的不同,绞转时笔毫的方向不同又造成了笔画粗细的变化,所以提按不是单一的提或是按就能完成的,必须结合绞转来完成,不然就会出现一截一截的字体结构会变的僵硬没有变化了。

4、提按要灵活自然,不要做作。比如这个“之”字第一笔提按的位置就非常好,而第二笔就不够好,显得太过刻意,这样就会使整个字看起来不够灵动,所以提按要自然随意一些才好。 再举些例子来解释一下上面的问题。 “门”里面那一横是按笔,为什么是按呢?因为它的行笔是从左到右的,同时这一横的右边部分还绞转了两次(注意看第二个竖弯钩的起笔),由于绞转次数过多且向右行笔导致力量不能分散开从而使右侧的部分变细了,因此这里为了平衡就必须把左边按实一点才能使整个字看起来匀称。

至于这里的点则是一提而过,因为此处不需要绞转,只需提起来就可以了 。 如果我把这横拉长一点你看看是不是就没有那么好看了呢 所以提按是为了让笔画更加美观而生的,它能让笔画更协调更好看。

优质答主

我学书的时候,老师一直跟我说“中锋”二字 刚开始写时,我是完全懵逼的 但老师总强调,这是练字的根本原则 所以我就硬着头皮练习 在不断的摸索与练习中,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 一笔一划,每一个笔画,都是要找到它的中心点(也就是中间那条线) 如果这个点是偏的,那么整个字就都是歪的!

如果这个点是在字的中央位置的话,那么这个字就是正的。

所以一个字的结构就要依靠这样一条线来建立起来。 而横画也是这样!!! 每个横画都是有他的中心的~!! 我现在练习时都会特别注意这些线条的中心了~~ 这就是我最深的感悟,也是我现在教初学者的经验总结之一啊。。。

步文美步文美优质答主

汉字大都是由点、横、直、弧等基本笔画构成,因此,笔画的书写规律便是每个汉字的造型规律。楷书横画的书写规律是“欲横先竖,中间稍抗肩,两头略顿”。

“欲横先竖”即落笔时须垂直于纸面,顿笔后稍向右上引笔,然后才可平出。因纸面不是绝对平的,而是略微粗糙,墨色较浓的落笔处,笔毫很难完全散开,笔毫在纸面上略有收缩性。同时由于落笔时速度慢,笔毫入纸深,“欲横先竖”出笔即在略收缩且深陷的笔毫上进行,势必形成短距离、高落差的突然转向,产生瞬间爆发力,使笔毫突然在纸上散开,产生巨大的摩擦力,这样写出的起笔处自然坚实有力,且略有“膨胀”感,从而形成“逆入平出”的效果,古人谓“横画直起”便是指此。

“抗肩”是笔画造型的基本原理,横画的抗肩是根据人的透视审美规律总结出来的。人眼视平线以上的东西,其实在客观上是略小的,但看起来却大;视平线以下的东西,其实在客观上是略大(或等同)的,但看起来却小。这个规律也适用于笔画造型,“抗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上拱”和“上斜”。如果“横平”,会显得过于生硬、死板,而且看起来也会有“下塌”,有无力感。因此,写横画须抗肩,以符合人们的审美规律。写横画要“中间稍抗肩”,不是“两头抗肩”,这样一方面可保证横画两头略有“顿笔”,使笔画显得饱满有力;又可以避免“上拱”过度,显得过于夸张。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