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翡翠的翠性?

令狐韵珠令狐韵珠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翠性”在翡翠术语中属于外观特质,是指翡翠表面出现的颜色、形态、纹理等,犹如雀斑、痣、疤痕等,它和结构有关,但又不是结构。 “翠性”就是影响翡翠品质的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它就像评价其他宝石一样,有翠性并不一定好看,但没有翠性肯定不好看(如白玉)。 由于“翠性”是影响翡翠外观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在鉴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常见的“翠性”可分为以下5种类型: 1.晶形闪光:指翡翠晶体在表面上呈菱形闪光,类似冰块或玻璃碎片闪着光亮。这是由于光线照射到翡翠的表面经反射形成的。 2.斑点状:指翡翠表面出现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褐色或浅灰色的斑块,这些斑块由黑色素组成,有时也有褐色矿物组成的。这类“翠性”比较粗糙,肉眼容易识别。

3.雾蚀痕:又称水渍纹、水波纹,指翡翠表面出现的一层雾状侵蚀痕迹。这层雾状物质是一些金属离子和有机酸混合物,呈白色至灰色。 4.纤维状:指翡翠表面出现的细小的纤维状突起,类似头发丝,这种突出可以是黑色的,也可以是褐色的。

5.蝇翅状:指的是像苍蝇翅膀一样的薄片鳞片状的“翠性”,有棕黑色、灰白色、褐色等多种。它的出现是由于翡翠表面的抛光纹理——“磨盘纹”引起的,因为抛光时竹木棒与翡翠的摩擦使竹木棒表面磨损而带上了棕黄色,所以我们在上手的翡翠时常看见的“蝇翅状”大多是黄色的。

当然,除了上述5种典型的“翠性”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翠性”,比如鱼骨纹、爆米花等。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虽然不同的翡翠有不同的“翠性”,但是同一块翡翠往往有多种“翠性”同时存在。例如一块原料出现晶形闪光和斑点状“翠性”的同时也可能伴有少量的雾蚀痕。

别泽睿别泽睿优质答主

翠性是翡翠独有的,独玉、葡萄玉、水钙铝榴石、绿色碧玉等其他玉石品种中是没有翠性的。我们如果在市场上见到了有“翠性”的翠色玉石,一定要多加注意,极有可能是假翡翠!

翡翠里不同部位翠性的大小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有一定的变化区间,例如在绿色的翠性要比白色的翠性要小。也就是说我们在一件翡翠饰品中,很难通过肉眼找到大小与形状完全相同的硬玉晶体,如果有见到翠性完全一样的翠色玉石,要小心是假翡翠!

由于翠性是硬玉矿物解理面与外部光线的反射形成的反光点,所以翠性在翡翠上是“固定”的,无法流动与迁移。当我们需要检验一块翡翠的翠性是否“货真价实”时,可以采用棉纸摩擦翡翠表面,如果翠性的明暗度能够发生变化,同时用放大镜观察翠性没有发生位移,证明翡翠是真的;相反,如果翠性没有发生变化,就要多加提防可能是假货了。而且,真正翡翠的翠性具有明暗变化,而部分假翡翠的“翠性”比较呆板暗沉。

翡翠的翠性并不是普遍“裸露”在翡翠表面,而是随着翡翠种水的好坏,翠性能够深入翡翠不同的内部位置。例如在老坑玻璃种翡翠中,我们是看不到翠性的,而种水差一些的冰种翡翠,翠性就有可能只表现在表面,或接近表面的位置,在同等光线与放大倍数下,这种翡翠的翠性就相对容易观察得到。如果遇到一块“种水”非常好,且翠性很明显的翡翠需要鉴别时,我们就可以用较硬的东西刻划翡翠表面,使翡翠表面出现刮痕,再在显微镜下观察翡翠表面的刮痕,是否能够看到翠性,如果能看到,证明翡翠是真的;如果看到的是玻璃碴类似的结构,则可能是玻璃仿制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