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玉的含义是什么?
《礼记·聘义》载,“君子比德于玉”。孔子认为,仁、智、勇三种美德像玉一样,是君子应具有的品行;因此常以玉来形容君子或人品。如美玉无瑕(比喻品德完美)、温文如玉(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从容不迫)等。
在现代汉语中,“玉”字通常表示泛指的“石头类矿物”,而“翡翠”特指“龙尾石”,是一种绿色或蓝绿色的硬玉。 唐代,新疆和田出产的和田玉开始大量进入内地,其颜色呈乳白色或略青的叫“羊脂玉”,最为名贵。到了明代,出现了“老坑料”和“新坑料”的概念——“老坑料”色彩纯正柔和、质地细腻致密;“新坑料”颜色青白,结构相对疏松。 目前市面上的翡翠大多来自缅甸,因此很多行业术语中也存在缅语。比如,用来描述翡翠外表的“皮壳”一词,便源于缅语“pengga”,意为表皮风化的样子。
此外还有“水浸”,即浸泡在水中让玉器更加水润;“泡油”,即在保养过程中使其表面吸附油脂;以及“漂白”,即用酸洗的方法将翡翠表面的脏色去除,提高商品价值。 不过行家也提醒,经过清洗和处理的翡翠,虽然看起来更光鲜,但内里的矿物质成分已经发生了改变,天然度和纯度高下的区分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小心辨别。
翡翠的名称来源有以下说法:第一种:翡翠一词首见于史籍《五代史》,该书《前蜀列传》载:“(昶)性好纹绣,衣有珠翠,文绣者,典掌工技,皆用女子,出入之侈,无异公主贵妃,又于蜀中诸郡取良家女无夫家者以实后庭”。这种有“珠翠”装饰的衣服当时叫做“翠衣”。当时所指的翠,是一种长尾鸟,也叫翠鸟、翠雀。翡翠鸟雌雄的毛色不一,雄鸟为艳丽的红色,叫做“翡”,雌鸟为亮蓝色,叫做“翠”。把“翡”同“翠”组合在一起用作鸟名,后来也用于玉名。
第二种: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认识了一种绿如翠鸟羽毛或蛋青的硬玉,称为“翠”,在许多古籍中均有记载。但古代的“翠”并不指代专称,有的指翡翠,有的指其它玉。公元1243年(宋理宗淳佑三年)周去非所着《岭外代答》中卷二记有:“西南以金为上币,银铜为中币,翠、锦为下币。故诸番与诸蛮交易有径庭焉”。这里所指的“翠”,就是指翠鸟,而不是指硬玉。
在马欢的《瀛涯胜览》(成书于1433年)的《柯枝国》和《祖法尔国》两节中,分别记有“……各种颜料,……猫睛、祖母绿、珊瑚、玛瑙、车渠、猫眼、红宝石、蓝宝石、金刚石、紫石英和翡翠石”和“……猫眼、祖母绿、青金、红宝石、蓝宝石、金刚石、珊瑚、翡翠”等文字。这里的“翡翠”指碧玺,而不是指硬玉。《瀛涯胜览》所记为15世纪20年代,郑和下西洋时到过柯枝和古法尔的情况。
第三种: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天工开物》成书于崇祯十四年(1641);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述了明朝中叶以前我国的各项技术成就,全书详细记述了古代的各项技术;但未提及翡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