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什么品质的翡翠好?
首先,我不太认同“种水色工”这四个字来定义翡翠的好坏,这四个词更多是描述影响翡翠价值的因素而已(当然,在行内普遍也是用这四个字来评估的)。 我更愿意把翡翠品质分成两类,一类是大方面,一类是小细节。 大方面无非指的是:颜色、瑕疵(棉、纹)、水头/透明度、做工等几个点; 小细节则是指绿色部分(浓、正、阳、匀)。 那为什么大方向的几个点是我认为的不必太在意的地方呢?因为影响这些因素的因素太多且无法定量分析评价,比如买翡翠的时候常常听到的话「这个绿很好」或「这个绿不够阳」其实都非常主观且难以量化。就像我们在选衣服时对「这件衣服的颜色我很喜欢」一样毫无作用——我喜欢的是一种感觉而不是色彩科学中所说的三原色。所以这种大方面的优劣很难有一个让每个人都认同的标准。
而小细节就不同了,例如:
1. 绿色是否浓淡适宜、分布均匀
2. 是否有肉眼可见的裂纹/裂纹是否延伸 以上两点是通过多买、多对比得出来的经验,我认为只要不是太离谱都可以接受。但是!如果有明显的裂纹而又没写在说明书上那就另当别论了。
3. 瑕疵(棉)少不多
4. 种水一般要符合整体造型,不要头重脚轻 比如:你买个挂坠,结果拿回家发现是豆种的底子,那肯定是不合适的~
5. 雕工是否细腻 用通俗一点的语言讲就是:雕刻的图形是不是清晰,线条是不是流畅,有无多余的修饰(如:修眉、除尘) 如果以上几条你购买的翡翠都符合,那么就可以认为是「品质不错」啦~ 至于种水色什么的,真的不需要过于较真,毕竟价格已经摆在那里了……能买到有瑕(无裂纹+棉少)且种水色均衡的翡翠是很难得的,如果你遇到了就别嫌弃它种水色不好了,珍惜吧……
翡翠的品质受颜色、透明度、质地、水份、裂纹、工艺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价格差异也很大。在以上因素中,颜色是影响翡翠商品价格的首要因素,其后依次为透明度、质地(水份)、裂纹、工艺等。
根据翡翠颜色、质地、工艺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可将翡翠划分为五个品质档次:
一、精品级
精品级翡翠商品的颜色、质地、工艺等综合因素十分完美,非常珍贵,是收藏的理想品。精品级翡翠商品的颜色要达到纯正、浓艳,并且要均匀,如红翡的颜色要通体呈鸡冠红、大红袍色并均匀一致,紫的要紫罗兰色而不能有粉红色出现,绿的要有祖母绿色,且要达到色形一致,颜色的面积要超过65%以上。质地应达到“玻璃种”、“冰种”或“芙蓉种”,即通透、细腻,肉眼观察不到或观察不到粒状的绿色晶体,“翠性”不显见。“翠性”是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翠辉石纤维状的解理面反光的效应,也称“沙粒感”,它是翡翠区别于其它玉石的重要特征。工艺品的造型要生动传神,镶嵌制品的做工要精致而无明显瑕疵。精品级翡翠商品的价值会随着岁月的更迭而增长,增值的幅度也最大。
二、珍品级
珍品级翡翠商品接近精品级翡翠。颜色达到色形一致,颜色的面积要超过60%以上。“翠性”不十分显见。工艺品的造型要传神,镶嵌制品的做工要比较精致而无明显瑕疵。
三、优品级
优品级翡翠商品颜色“翠性”比较显见。工艺品的造型较为传神,镶嵌制品的做工要精致。
四、正品级
正品级翡翠商品是符合翡翠定义的商品,颜色不很纯正、均匀、透明度、质地较差,“翠性”显见,部分商品有裂纹存在,首饰品的加工制作粗劣。
五、处理品级翡翠
处理品级翡翠商品包括拼合处理翡翠、染色处理翡翠、漂白加填充处理翡翠。商品的外观特征不符合翡翠的定义,属假冒伪劣翡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