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咔咔干是什么?
就是豆种或者糯种的翡翠,看起来水头比较足(有种亮亮的感觉) 这种一般称为“刚”豆或者“刚”糯,和种老关系不大,种老的翡翠感觉是内部结构很密实,光线很难穿透,而“刚”豆或“刚”糯的翡翠可以看到里面纤维状的晶体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绿,有点像粗粒的绿色巧克力冰沙,种嫩的翡翠看到的就是一团绿色的雾(如果打强光手电筒会看见里面的绿色颗粒)。
很多人不懂这个“刚”字的意思,其实这是云南话形容翡翠水头好不好用的词,和广东话中“水”指代翡翠水头是一个意思。 用“刚”来形容水头的充足与否在云南本地购翠时十分常用,比如买回来的时候店家会说:“这个刚好啊!”“那个差点刚刚啦!”——意思就是水头刚好合适。
不过这种用“刚/刚好”来形容是否水头的做法不够专业,现在有些行业里的人也会使用更专业的用语描述“水”了,所以有时候听一些行业内的人谈翡翠时也用到这个词来描述水头,不过他们所说的“水”可不像“刚”那么主观。 另外需要说的是,虽然我一直在用普通话编写这篇答案,但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普通话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的方言,每种方言对同一个概念的表达都会有不同,以上我对“刚”的解释就用到了两种方言——普通话和云南话。
翡翠由于具有极其丰富的色调,所以人们为各种不同颜色的翡翠各自取了不同的名字。如蛋清地、水白地、玻璃地等等。同时,为了把具有相同颜色但不同透明度的翡翠区分开来,人们又加上了“水”字,分别称之为什么什么水(地子)。比如,玻璃地颜色艳绿,但透明度低就称之为干绿色玻璃种,而绿色好且透明度高的就叫做水绿玻璃种。所以所谓水字就是指它的透明度,透明度好的就叫做水好,通常也叫“水足”、“水透”,透明度差的就叫做“干”或“干白”。
翡翠“干白”是根据翡翠的绿色的色度而来的。由于翡翠的绿色具有极其丰富的色彩,并且其透明度的好坏也会直接影响到绿色的色调,为了把透明度好和透明度差但颜色相同的翡翠区分开来,人们给透明度差的、略显灰暗的绿色翡翠加了一个“干”字,即“干绿”,同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干白”的说法。
翡翠的干白其实就是指“糯种”、“芙蓉种”或“豆种”的白地翡翠。其成因是翡翠内部白色硬玉晶体由于受到其它矿物晶体的杂质的染色而变白,同时,其透明度较低,所以略显灰暗,人们就称之为“干白”。
因此“干白”并不是翡翠的品质缺陷,它是一种翡翠品种。其本身颜色艳丽、晶莹、通透,又极具价值。加之近年高档冰种翡翠资源几近枯竭,人们不得不去寻找冰种翡翠的替代品,而水头上好的“干白”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冰种翡翠的最佳替代品而备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