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棉和颗粒区别?

秋菡欣秋菡欣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说“棉”之前,先说两个概念,即“结构”和“质地”。 结构指玉石的构造形态,是组成玉石的物质在空间中排列的方式;而质地则指构成玉质的矿物晶体的粗细及透明度等情况。 (一)棉 顾名思义,棉是一种像棉花一样的絮状物。在透闪石玉当中,常可见到细小的透闪石晶体集合体呈白色针状、纤维状或鳞片状排列,这就是“棉”。

对于翡翠来说,“棉”一般是指翡翠内部呈斑块状、云状、条纹状的半透明至不透明的色素沉积物。这些色块往往是翡翠原生矿物结晶成的粒状景观,或者是由后期矿物的沉淀形成的。 我们常见的“棉”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

1.斑锦 如前所述,一些颜色较深的矿物会呈团块状出现在翡翠内部,这些团块就是所谓的“斑锦”,又称为黑斑或脏点。不过,通常只有绿色翡翠才会有这样的纹理。

2.白云 部分翡翠内部含有较多的透辉石等钙镁硅酸盐矿物,且多呈纤维状或鳞片状,这些矿物往往呈白色,因此会将原本翠绿的翡翠衬托得“灰头土脸”,这一类杂质就被形象地称作“白云”。

3.石花 在一些翡翠内部,常见有白色的小团块,这些团块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犹如盛开的梅花,因此而得名“石花”。当然,“石花”的颜色并不限于白色,有时也会呈淡黄、淡红色或其他色调。

4.石根 “石根”与“石花”相似,所不同者,是“石根”多在翡翠原石的外皮下出现,而且经常成丛生长,犹如老树盘根,故而得此称呼。 需要指出的是,“棉”并不是有害之物,反而使翡翠更为生动、更有灵气。如果“棉”的形状似飘雪,行内人称“雪花棉”,这种翡翠往往很受欢迎。如果“棉”的数量很少,而且质地较浅的话,甚至可能不会对翡翠的价格产生影响。

(二)颗粒 是矿物晶体聚合在一起组成的集合体,所以从微观上来讲,任何天然材料都有一定的“颗粒感”。只是有些材料的“颗粒感”很明显,有些则相当不明显。 翡翠的“颗粒感”来自于其中的矿物晶体,也就是说,只要有矿物晶体存在,就必然会有“颗粒感”。只不过,某些特殊情况的“镶嵌结构”会使翡翠看起来非常细腻。

除了结构因素外,影响“颗粒感”的还有染色剂的使用。如果在加工过程中加入了染色剂,那么无论是黄色染色剂还是蓝色染色剂,都会使微粒间着色,从而减弱“颗粒感”,令翡翠看上去更“润”一些。反之,如果没有染色剂的帮助,则宝石原有的“颗粒感”就会被强化。

一般情况下,我们不用“颗粒感”来评价翡翠的好坏。不过,当一种翡翠同时具有多种颜色时,不同颜色的边界处往往会出现明显的“颗粒分界”,此时“颗粒感”就会成为一个评价参数。

党瑞英党瑞英优质答主

棉和冰裂纹是不一样的,棉给人的感觉就是散布于翡翠中的棉花,而冰裂纹则像一块冰块裂开之后的纹路,前者模糊,后者清晰;而棉和杂质也不同,棉是次生矿物,而杂质则可能是石纹、硬黄等原生或次生矿物。

翡翠的棉是翡翠中比较常见的,尤其冰种翡翠,棉也是冰种翡翠的最大特点。棉的形态不一,颜色也不一,但都是次生矿物。有的棉是白色,纤维状或颗粒状的,这就比较接近棉线(也是冰裂纹)的形状,所以容易混淆。还有一种是绿色棉,绿色棉如果是纤维状,则很容易和绿色的纤维状石纹混淆,这种绿色棉的绿色是点点绿的感觉,而石纹更多的是绿色的线条感。

除此之外,棉和癣也是比较类似的,但癣一般都比较大,而且颜色更深,一般不会长在翡翠的内部,多在翡翠的表面,而且癣多会裂进翡翠的内部一些,给人的感觉仿佛一块癣膏贴在了翡翠上。

还有一种情况很容易和棉混淆,就是翡翠内部出现绿色团块状,这种一般也是次生矿物,因为翡翠的绿色也是次生矿物,但这种并不属于棉,而是翡翠内的胶质团块,它在翡翠内部是实心的。可以肯定地说,胶质团块的出现也预示着这块翡翠的内部可能存在裂纹。

而黄褐色棉也是比较多见的,黄白色棉也是不少。有的黄白色棉,如果翡翠底子偏绿,可能就是绿色棉;同样,如果翡翠的底子偏黄白,那么黄白色棉在偏黄白的绿色映衬下就会变成绿色棉。

总结,棉在透明度好的翡翠中是明显可见的,如果在透明度不好的翡翠中,棉是存在但不可见的。棉的可见性与透明度有关。棉多存在在内部裂隙中,是次生矿物,一般有纤维状和晶状棉等等。棉多的翡翠,价值很低。而棉和硬黄、癣不同,有经验的观察者可从棉的形状判断得出。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