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偏白好还是晴?

朴俊天朴俊天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其实没有绝对,就像10个人就有10个哈姆雷特一样,对颜色的定义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标准。像题主说的这种种水不错的玻璃种,要是拿行内话来形容的话,它的颜色属于比较“干净”的白色,而所谓的“晴”我个人的理解是带有蓝色调或者绿色调的淡黄色,比如类似豆种的翡翠有的就是这种色调很“晴”的颜色。所以单从色调上来说,自然是“晴”更好一些。

但,正如前面所说的,不同人对颜色是有不同的定义的,就像有人觉得红色是最大众最平常的颜色,有人却觉得红色是最“俗”的颜色一样(虽然我不太同意这后一种看法),所以如果从大众化的角度来讲,可能“白”比“晴”要好。 还有,有些人买回翡翠之后喜欢自己用清洁剂洗一洗,浸泡在清水里几天几夜再拿出来,这样处理过的翡翠看起来会更“透”一些,当然也会更“晴”一些。不过这样的做法真的好吗?我持怀疑态度,毕竟天然的颜色都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绿色的翠、紫色的紫罗兰……一旦经过人工的处理,失去了原本的颜色,那它本身的寓意也就没了。所以我劝大家千万不要盲目迷信“晴”;反之,对于太“白”的翡翠也要小心。

上面说得有些乱,不知能否理解我想说的意思。

朴嘉涵朴嘉涵优质答主

在翡翠界中有这么两种说法,一是色是一块翡翠价值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二是底子是一块翡翠价值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实际上,这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决定翡翠价值的高低的主要因素。而今天要说的偏白和晴,就是一块翡翠底子好不好的具体表现形式。

偏白:

首先,“白”并不是白色的意思,而是指透入翡翠内部的光线经过反射后呈现出的亮白色。翡翠“越白越好”的说法,主要是针对于高色色的翡翠,比如紫罗兰、春带彩、玻璃种等。而色的色度、饱和度、光泽度、鲜艳度本身就不是很高的中低色翡翠而言,底子稍绿一些则可以提升颜色饱和度,从而提升整个翡翠的价值。

晴:

在购买翡翠时,经常听到的另一经常听到的一个词是“晴”,它与“白”意思相近,指的就是翡翠的水头足。水头足的翡翠在透入光时,光线能够透入到翡翠内部更深层的地方 ,而透入到更深处的光线经过反射后会更明亮,故此“晴”是指更有种感的“白”。

总结,通常我们说一块翡翠“晴”时,指的是这一块翡翠的“底”非常干净,内部几乎不含杂质,且种老且水头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