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翡翠翎管是什么?
说到“老”,得从它的出身说起——“老”是指清代的。因为我国古代以农历纪年,新皇登基换一年号,但农历是不会改变的,比如乾隆皇帝在位六年,农历是乙卯年,这一年号就一直保留了下来,清后期皇帝慈禧太后所佩带的一些翡翠饰物,就有“乙卯年制”的工款。 那为什么又说它是“老”的呢?原因是在清代除宫中太监外,只有品级很高的文官和武官才能佩戴用孔雀翎毛做的装饰品——这种孔雀翎毛制成的装饰品叫做“翎管”,而上面的雕刻则是由皇家御用工匠进行的。
除了材质珍贵之外,能拥有它还有身份象征的意义在里面,因为在清朝只有皇室、王公和大臣才可以使用,民间任何人使用都属于违法,要被罚钱(《清史稿》有载)。 而且,这种用孔雀羽毛做制作的首饰,除了女性用来装饰发髻或是插簪之外,在男性身上主要起到的是配饰作用,一般是在帽子上。
据传,在雍正年间这种帽子非常流行,以至于朝廷多次下旨禁止这种做法,认为有失体统——毕竟,在头上戴双筷子不是人人都能驾驭得了的。 所以啊,能够拥有一只“老”的翡翠翎管,可不仅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富有与高雅的代名词。
翎管是清代特有的东西,是装在朝冠两侧帽钎上垂挂的装饰性玉件(也有金、银、玛瑙、珊瑚等质料制作的),与玉翎管配套使用的是花蓝或花瓶样式的小挂件,里面所盛是装饰用的孔雀翎或鹖尾(鹖是一种类似野鸡的鸟儿)。玉翎管的出现是统治者加强自己威严的一种装饰方式,随着清代对玉制品的特殊喜好而渐渐流行。随着社会的发展、朝政的日渐腐败使人们对制度的要求趋于简单轻便,后来挂饰的翎管逐渐被代替而渐渐消亡。清代翎管分为三级,一二品用珊瑚翎管、三、四品用翡翠翎管、五品以下用水晶、玉石翎管。翡翠翎管在玉翎管中数量众多,式样也是多种多样。
清代翡翠翎管的种类:
圆形管状翎管:此类翎管造型简单,呈圆筒状,制作工艺多较粗糙,仅在上下两端钻磨出直径略小的浅孔,此类翎管应为五、六品以下官员使用。
圆形带沿翎管:翎管制圆形圆管状,两端磨出凸出的边沿,此类翎管多见。
方形翎管:方管上下两端磨出边沿。此类翎管较少见。
翎管在制作过程中多不琢磨细,多保持自然状态,仅在翎管上磨琢出浅浮雕吉祥图案,有福寿绵绵、三狮戏球、二龙戏珠等、吉祥图案,并常以吉祥文字相配,文字有福、禄、寿、玉堂元,以及一些简单的回纹、弦纹等为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