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什么人家有翡翠?

班昊平班昊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第一,清代的皇帝们都喜欢翡翠。 先不说皇太后和皇后了,就说说清宫中被称为“节俭持家”的孝庄文皇后吧!她生前很喜欢玉,但是死后却只有一个碧玉镯陪葬。而乾隆最喜欢的母亲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也就是《延禧攻略》里的富察皇后)葬礼上用的玉是翠玉荷叶托子、青玉荷叶碗等等,这些用玉的可都是清帝葬礼的标配啊!

第二,清代的皇亲国戚特别喜欢翡翠。 和坤是乾隆朝的著名权臣,也是一位超级土豪。他最爱的是宝石中的绿宝石和翡翠。根据记载,他的朝珠就用绿色的翡翠珠108颗制成,而且绿色的部分占了不少比例。这可不是普通的绿宝石或者翡翠,而是高绿翡翠。颜色纯正浓艳,水头足,透明度好,跟现在的高档翡翠一个色儿。

第三,官宦世家喜欢翡翠。 毕竟到了这一步,社会阶层已经属于上层了,生活富足,也没有战乱,所以佩戴一些高档的装饰品是非常正常的。

第四,商人喜爱翡翠。 清代的商业已经非常繁荣了,许多商品的价格都有了明确的定价标准。有钱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中的很多人其实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是赤贫。比如,我们熟知的郑板桥,家里其实就是普通商贩出身。但是,既然有钱了,那么肯定就要有点“硬菜”在身上,不然怎么好意思出门和别人交朋友呢。许多商人都开始佩戴起翡翠来。尤其是南方的商人,对翡翠的喜爱简直如痴如醉。

喻锦莺喻锦莺优质答主

翡翠传入中国,是在乾隆年间。嘉庆以后,流传渐广,而清季慈禧太后垂青于翡翠,更是推波助澜,使它的身价扶摇直上。

清代民人家中也有翡翠,不过是下品货,价值不高,当时北京翠货铺多数设在南横街一带。旧时北京翠器行的前身是玉器业,由于翡翠传入我国较晚,本世纪初北京仅有两三家翠货店铺。从30年代开始北京翠货才迅速发展起来,翡翠玉器大多为宫廷艺匠所把持。内务府的玉作在紫禁城的南库。嘉庆后玉作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仍在南库,另部分设在畅音阁,到光绪年间两作合成一处,改称尚衣所玉作。这里主要为帝后妃嫔制作冠服上的玉饰,为表示与外间玉作有别,宫内所制翠玉器落有“珍库”二字印款。外间玉匠进宫操作者也时有所闻。宫里的翠玉器多以动物、瓜果、花卉等图案为主,也有宝玺。翠瓶或仿古铜器者。这些翠玉制作精美,价值连城,现大多在台北。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