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解释是什么意思?
翡翠的解释,主要取决于对“翡翠”的定义。 “翡”字,指红色、橙色的玉;而“翠”字,则指绿色。“翡翠”,即红色的玉和绿色的玉。 但是,行内普遍认为的“翡翠”,是指绿色或红黄色的玉石,并不包括紫色(紫罗兰)的颜色范围。“翡翠”的概念要窄一些。
另外,还有“老坑翡翠”“新坑翡翠”之分。“老坑”,就是开采时间比较久的矿,里面的石头经过风化剥蚀得比较严重,质地相对较好,颜色较纯,密度较高。用这样的材料制成的玉器,称为“老坑翡翠”。 反之,叫做“新坑”或者“缅坑翡翠”。虽然也含有绿色或者黄色,但往往带有白色石花,透明度差一些,看起来略糙,加工成器皿效果比较好。
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与我探讨。
翡翠一词,最早出自《西京杂记》:“赵合德 sisters 为薄施粉脂,傅铅华,裁碧翡翠为裘……以为首饰,大约以翡翠毛色鲜亮,而有红斑,故有此词。另外唐贾岛《病蝉》诗:“泪添江水,翅盖琼枝,可惜恁般活物,不生在并蒂花枝。”以及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这其间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纤腰。”也有翡翠的记载,但指的都是鸟。直至清初,仍有以翡翠鸟的羽毛做饰品的,如清代黄树穀《广东》诗:“金钗玉佩垂珠履,首饰簪花翡翠毛。”
清代,随着玉石矿山的开采,中国特有的玉器原料-和田玉源将要枯竭。玉器市场的价格不断被抬高,广大劳动人民又非常喜爱玉器,使玉器市场供应非常紧张。因此,许多玉器生产厂家都在积极寻找替代原料。约在清末民初,在云南边境缅甸境内发现了硬玉矿山,人们把这种产自国外的玉石原料称为“缅甸玉”。这种玉石从颜色上分为绿色、红色及白色三类。绿色的称为翡翠,绿色鲜艳、翠色欲滴的称为翠,色彩上有的呈半透明、透明状,非常美丽,制成的成品非常精致,色彩丰富,很快便替代了和田玉在玉器市场上的位置。由于绿色的翡翠硬度较大,达到了摩氏7度以上,在自然界中只有金刚石(10度)、刚玉宝石、黄玉(9度)、尖晶石、电气石、锆英石(8度)才能与之相抗衡。因此有绿色的“硬玉”之称。它在各方面都能同“软玉”(和田玉)相媲美,价格也较高,成了玉器中的佼佼者。俗话说,无价翡翠,有市无价,天价翠,说的就是翡翠的价值高、无标准、难定价、贵为天价等实际问题。又因为人们喜爱绿色,绿象征着和平、安宁、青春、健康、活力等,象征着生命的存在,因此绿的含义是美好的、吉祥的,是人们所追求的,翡翠的绿色符合人们的喜好,绿色的翡翠更受人们的厚爱,所以,绿色的“硬玉”翡翠便成了价值最高的玉器,所以翡翠成了玉器中最有身价之玉。目前翡翠的产量、销量及价格远远超过了和田玉。
由于白色的硬玉不透明,色彩单一,价值较低,人们叫它白玉。而红色的硬玉通透明亮、色彩美丽,是制作玉器的上等原料,人们仍叫它红翡翠。随着人们习惯的逐步形成,人们便简称绿硬玉为翡翠或翠,简称红硬玉为红翡翠,简称白硬玉为白玉。时间长了,人们便常用翡翠作为玉石的名称,而翡翠的名称成为约定俗成的硬玉或以硬玉为主,软玉为辅的混合原料的总称了。现在,人们所称的翡翠一般都是专指硬玉或以硬玉为主、软玉为辅的混合原料制作的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