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原石最先加工什么?
在以前,人们没有现在这么先进的工具和设备,所以切石都是人工切割的方法来开料。 由于机器设备的不完善,在操作的时候会造成粉尘弥漫,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因此手工开采的工序就逐渐被机械开采所替代。但是手工开采也有自己的优点,就是可以在玉石原料中预先设计好产品的形状,节约材料,而机切的原料往往需要二次雕刻,多走了一道流程。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的原石都是在机械加工过的,经过加工后原石的材料使用率可达95%以上。 而有些特别好的玉雕师会根据原石的不同,运用不同的技法,让原来不起眼的原料变成一件完美的作品。这些就需要大家在购买的时候擦亮眼睛了! 那么对于初入坑的萌新来说,应该如何辨别呢?首先,一定要选择有信誉、有实力的商家。其次,看材质是否一致(以玉质外观颜色与内部结构来判定)。然后,还要仔细观察有没有裂纹(要注意查看有无绺裂)。最后,还要询问清楚有关原石的瑕疵问题等等……
当然啦,可能萌新们会觉得这些问题都很简单,但是我劝你还是多留个心眼,因为越简单的往往是越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这话一点儿都没错。 不过,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无论怎样,有些人为了省钱会买一些不太好的原石,自己进行后续的处理。这样其实是很不划算的哦~
一般要料的货主拿到货后,总是怕冒失下手,一不小心砸了,因此,多数时候,买来料后不敢急着下手,而是反复的看,思量该如何下手,甚至有的还要放上一段时间(几天或者是几个月),因此,有些料子在拿回家时外面的泥皮已经掉光了,翡翠镯子其内部的裂隙(若有裂的话)就容易进去一些空气、水气,所以,拿到料子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刷腊,现在的蜡已经非常先进了,可以渗透进入裂隙当中,可以起到一些封裂的作用。
由于原石的泥皮有保护石体的作用,新采出的场口,大多表面会有一层很薄的石皮,可以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少石头内部结构的震动,使裂隙张开的速度慢下来,这样,当泥皮剥落,石皮掉净时,一些细小的裂隙由于受到保护,没有完全张开,或者开裂后被次生矿物填满,这时肉眼还不能看到,只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傅能感觉出石头有裂隙。因此,刷完蜡后,接着就是煮。(现在大多数货主都不在缅甸,这些活由所雇佣的师傅去进行。)
在缅甸,煮石头是非常普遍的事,煮石头一般要用上1个星期,煮的方法不尽相同,一般是把原石放在桶里,加入一些水,加上火加热煮沸,煮的过程中不停的加水,保持水的温度与原来的水相接近,以免冷热不均匀造成原石开裂,同时,用竹片轻轻的搅拌桶内石头,让石头更均匀受热,这样反复反复,一个星期左右,石头的内部结构就完全舒展开来,内部裂隙完全张开,同时,次生矿物与石体的缝隙得到膨胀,与石体的结合变的松散,这时把石头拿出来,用刀刮除掉表层的杂质,再清洗干净,刷上腊,基本上就可以了,再根据石头情况决定是否要再回炉煮一次。
石头煮好后,如果货主在缅甸,师傅就会通知货主去看料,根据货主的意见进行切割,这样,这块料的“养”基本上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