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飘花的翡翠?
其实,“飘花”这个词在玉石行业里特指有颜色分布的翡翠。 行内有句话叫“外行看色,内行看水”,可见颜色对于一件翡翠的重要性。如果一件翡翠,只有水头而没有颜色,那只能算是个“无色的玻璃种”“无色的冰种”等等,价格肯定不能同有色的“玻璃种”“冰种”相提并论了——毕竟,“有色”才是翡翠最宝贵的资源。
如果仔细观察一块翡翠,只要看到它上面有着颜色的存在,哪怕只是淡黄、淡绿这样极其浅的颜色,我们也称这块翡翠为“飘花”。
当然,有些“飘花”可能是由于其他岩石或者矿物的侵入而形成的,这些岩石或者矿物本身具有的色彩会进入翡翠的内部形成五彩缤纷的“飘花”。比如,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混进了云母,那么最后就会有一层淡淡的粉色或绿色浮于表面,这就是业内俗称的“春带彩”或“紫罗兰”。又比如,在翡翠的形成过程中混进了锰离子,则可能呈紫色或者淡蓝色,这叫做“蓝水”或者“水长”。再或者是,在翡翠形成过程中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染上的色彩,最终形成了类似“松花”一样的颜色分布,这种“飘花”也有各种各样的形状和颜色深浅。 除了天然的“飘花”之外,也有人工注色的“飘花”。人工注色一般采用化学方法,将染色剂注入翡翠的内部分子中,使其均匀分布于整个宝石内部。不过,这种方法做的“飘花”很容易褪色。
字面理解是拥有丝丝缕缕的类似于云彩或者流纹一样的具有飘动感的色的翡翠。其实具体说,就是由分布不均,内部应力,原生裂隙等原因造成的色色不集中的翡翠。它一般分为绿花和黄花。
翡翠界有句俗语: “满色好 ,飘花俏 ” ,可见 ,在很多行内人心里 ,真正的好翡翠是飘花翡翠 ,有行家甚至认为它比满绿的翡翠更珍贵。
行家为什么会如此垂涎“飘花翡翠” ? 那我们就要从“飘花翡翠”的形成讲起 ,“ 飘花翡翠 ” 属于翡翠中的 “ 绿水蛋 ”,“ 水 ”是半透明至微透明 , “ 蛋 ” 是内部有细小杂质 , “ 绿 ” 是颜色依附在 “ 水 ” 与 “ 蛋 ” 上的绿色部分 , “ 浮 ” 而不 “ 实 ” , 如薄纱一般 , 所以叫“飘花翡翠”。从它的形成过程讲 ,“ 飘花翡翠 ” 在所有翡翠形成过程中是最后形成的 , 也是最不容易成形的 , 台湾的徐瑞祥先生在绿宝石绿玛瑙一文中说到 :“ 绿色物质从高处渗漏下来时 , 有时在裂隙的两侧也渗透到裂隙周围的翡翠中 ...... 沿着解理缝 , 裂隙扩散浸染 , 构成所谓丝茅绿 , 原生的裂隙中充填青绿色物质 , 构成所谓绿带子绿 ” , 这段话讲了 “ 飘花翡翠 ” 大部分的成因 , 所以形成 “ 飘花翡翠 ” 要求的地质条件更多 , 时间也更漫长 , 它的珍贵也就体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