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蛋面为什么难找?

卜虹飞卜虹飞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其实,除了个别高端定制会特意选择蛋面做设计之外(毕竟这样的设计费会很昂贵),日常购物中,我们不会专门去寻找蛋面。因为——不常见。 由于天然翡翠原料稀缺且用料十分谨慎,能取出制作成戒面的原石并不多,天然的、未经改造的戒面极为少见;而经过雕刻师精心设计制作的、具有审美与实用功能的成品戒面,更是难得一见。 但这并不是说市场上就没有天然的、未经改动的蛋面出售了。

在部分商家处,我们可以见到这样一类商品:它们大多由天然翡翠原石制成的挂件或雕件,只是由于形状类似椭圆蛋形,被巧妙加工、打磨、抛光而成。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戒面”,但可以作为镶嵌材质使用。 不过,这类商品的选材和设计都较为随意,其本质还是天然玉石材料,无法达到纯净度极高的要求,也会因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对料的充分利用导致整体价值不高。

当然,如果看到有颜色艳丽、外观完美的蛋面状玉石,也不要质疑它的身份——这可能只是一块品质上乘的染色玉髓或者人工优化处理的琥珀。

云紫玥云紫玥优质答主

蛋面之所以难弄好,原因有二:一是翡翠本身的特质,二是雕刻工艺的要求。

先说翡翠本身的特质。

一块翡翠原材料,要成为蛋面,首先要解决的是颜色和透明度的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因为蛋面不是平面的,光线在不同位置的进入角度各不一样,颜色和透明度的表现也因受光角度而异。

蛋面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料的颜色、透明度、裂纹等在各个方位的分布不均匀,在其打磨成型后,往往出现“色不正”、“活不灵”、“光不匀”等现象。“色不正”是由于颜色深浅不一或色域小,使人看去感觉颜色不在正中,显得偏了。“活不灵”是由于颜色分布杂乱或淡薄,透明度低,使人感觉颜色呆板,缺乏活力。“光不匀”是由于原料的透明度不均或有裂纹、杂斑,从而导致蛋面光晕参差,看上去不够爽朗。

再说雕刻工艺的要求。

要将一块翡翠料子雕琢成一颗蛋面,要经过一系列的打磨。

第一步,给料子粗磨个形状出来,让它有点蛋的感觉;

第二步,切出大概的台面,同时对腰部进行加工,让它变得更圆润些;

第三步,调整腰身,对台面进行粗磨;

第四步,细磨台面,同时修缮腰部;

第五步,精磨台面和腰部。

要反复琢磨才能最后成型。

由于蛋面腰身是呈圆弧状的,台面是一个弧面,且整个蛋面的各部分都是相连而又相互影响的,因此要想在加工中调整或修缮某个缺陷或不足就必须对相邻或相关部位进行“牺牲”和“奉献”,这就要求整个加工制作过程必须是极其精准的、一气呵成的,如果在某一个部位出现点差错就可能影响全局,导致整个成型失败。

做蛋面的师傅必须要有精湛的技术,对翡翠的光性质和色性质有准确和深切的理解,并且有丰富的经验。所以,一颗优质的蛋面是极其难得的、价值极高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