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在什么地形能长出?

陆石炎陆石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的提出,其实隐含了2个问题,一个是“翡翠”到底是什么,另一个是“生长”是什么意思。 先说第一点,什么是翡翠,广义上的翡翠是指那些颜色鲜艳、透明度较好并且具有一定价值的玉石,目前被商业上认可并收录的宝石级玉髓(即玛瑙)有很多,例如绿色玛瑙、蓝色玛瑙、琥珀玛瑙等,这些宝石都属于翡翠范畴。但是大家习惯上所讲的“翡翠”,主要指代的是一种来自缅甸的玉石,在商业上也称为“缅翠”或“缅碧”,我们叫它A货。

第二点,生长是什么意思呢?严格来说,地质作用中的“生长”指的是新矿物晶体的生成,比如花岗岩的形成是由岩浆侵入冷却后形成的晶体,这个过程叫做“生长”。而我们常讲的大自然的“生长”,实际上是原生矿受到外力作用(风化),破碎成大小不等的块体,再经过流水搬运、沉积、结晶的过程,这个过程称为“形成”,或者“变质作用”。

所以,综合上面2点的答案就是,天然翡翠是在岩石高压条件下,由矿物质聚集而成,主要在地质作用中产生;而人造翡翠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使原料成分为离子传输,然后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结晶的过程。 至于题主提到的山地、山坡和河流冲积层,从自然条件来讲,它们对翡翠的形成没有本质的影响。因为形成翡翠的条件主要是高温、高压,以及富含Ca和Mg的矿液。

当然,如果山体有地下水,并且在地下水的循环过程中能够携带足够的矿物液,那么可能会对后期形成翡翠起到一定的滋养作用。但山地、山坡的主要构成物质是来自地壳高层的裸露岩石,它们的结构一般较为完整且不含有机质,这样的地质环境不太适合矿物质的聚集反应,所以难以形成较大块的宝石级翡翠。

相对来说,河流冲积层是一个可能的翡翠成因之地。因为在河流的搬运、沉积过程,可以使得原本游离状态的钙镁矿物结合在一起,并附着在沙粒表面形成薄膜,从而获得一定的硬度,逐渐形成可雕琢的玉料。不过,这种凝结而成的材料,往往颗粒较大,结构松散,颜色单调,品质较差的翡翠通常就来自于此类岩石。

童杞宇童杞宇优质答主

翡翠一般出在距地表6公里左右的地壳内,在温度大约为650—850度,压力大约为250—450兆帕的条件下,由原生斜长石、角闪石及辉石类等矿物在特殊的地质构造环境下经受“高温、高压、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的热水溶液”的长期改造,由原来的岩石重新结晶成具有特定化学成分和内部构造的新的矿物—硬玉(或绿辉石)——即翡翠。

“在缅甸,翡翠主要产在距今约两千万年的硬玉岩床上。当地表受到挤压时,使岩层断裂,在地热和含有呈离子状态的铬钒等离子溶液的作用下,使断裂的岩层处于热液的高温高压环境下,在这样的特殊地质构造及特定的物理化学环境的长期作用下,才形成了目前我们所认识的、具有特殊化学成分和晶体构造的、珍贵的玉石原料——硬玉岩(俗称璞料)。

从成矿构造角度来说,翡翠只产在三迭纪前的原岩——特提斯(Tethys,意即海洋)海相碳酸岩地层——的硬玉岩床中(在缅甸,该硬玉岩一般夹持在绿帘石化灰岩和斜长岩层中),而任何新岩层都不会有翡翠产出。

在缅甸,蕴藏翡翠岩床的地区地势十分复杂,由北向南依此形成了乌尤(YWAUYU,又名“鱼涌坝”)、会卡(HUPAKA,又名“火烧坝”)、老矿(MYOYA,又名“孟拱河老场”)、莫湾(MOBAN,又名“毛巴”)和帕敢(TAGAUNG,又名“老包章”或新场)五大矿床。每个床都有其独特的成矿特征,主要产矿于海拔1500—3500米之间的高山河谷中,这些河谷(中缅称其为“龙其”)的走向大多与流沙河或敏基河(缅甸主要的翡翠通道,发源于缅甸西北部,源头海拔近5000米,该河沿南北方向纵贯于缅甸著名玉石产区的各矿区中,流入印度洋的安达曼海)的干河床呈垂直或斜交状态,并与干河床的交汇处即为主产区,所产之料多为河床所冲刷的水石。一般在雨季河床水位大增,无法采矿,只有到了旱季河床干涸后方可开采。缅甸政府规定,每年只准在旱季开采。

翡翠原生矿(又称山料)的开采极为困难,山料其成矿特征:主要产在由含黑云母的辉石、角闪石和斜长石组成的绿帘石化岩中。翡翠矿脉产在受压破裂的断层中,脉宽从几十厘米至数米。脉内主要由硬玉和钠铬辉石组成的含青田的翡翠,产在黑云母(有时含角闪石)大理石化岩中。开采翡翠原生矿,一般是把含有翡翠岩脉的整个山包挖空,再用最原始的淘洗方法把玉石与废弃石土分开。挖出的翡翠原料称为山料。因此,山料的玉皮很粗糙,外皮泥土浸蚀严重。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