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镯绿色会变吗?
会。 天然形成的翡翠,其颜色是随着翡翠形成的过程而逐渐进入晶格的。因此我们会看到这样那样的色根(颜色聚集的部位);同时也会看到有些绿色分布是很均匀的,没有明显的色根出现。这正如人类皮肤上的毛孔和汗毛,因为都是自然生长出来的,所以不可能每个毛孔里伸出的汗毛长度都一模一样。但无论是肤色还是汗毛,都不会影响整个皮肤外表的美感。同样,自然的翡翠颜色有浓淡、有阴阳变化,但这并不影响它是美的!
相反很多B+C货为追求颜色的均匀一致,进行染色处理的时候,往往过度染绿,使玉镯看上去很“假”,缺乏灵气。如果经常接触盐分或碱性物质(比如洗洁精、肥皂、杀虫剂等),翡翠表面会附着上矿物质,长期以往颜色就会慢慢变色变暗。 但即使这样的环境,对于纯天然绿色的翡翠来说也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只会使得翡翠的表面看起来比较脏,需要多清洗就可以恢复亮泽。
另外也要提醒一下,虽然天然翡翠是有一定色差的,但无论颜色怎么变化,都不会变成其他非绿色的色调(如变黄、变灰等)。这一点也可以作为鉴别天然与人工染色翡翠的一个依据。 以上。
翡翠的绿色在矿物学上属于外生成因色。所谓外生成因色,通俗点理解就是,成色是在翡翠生成之后发生的。外生成因色是依托于翡翠的基本色场,经外来物质的浸染而成。成色过程漫长且缓慢,基本要经历数千万年至数亿年的漫长岁月,期间一旦有外力作用破坏“成色场”,绿色便很难形成。成色完成之后,绿色也不会改变。这也就是为何在人们眼中绿色非常稳定的原因。
但是,翡翠内部的微观矿物成分分布的不同,决定了绿色的成色场也存在着不同。当外力作用影响这种矿物成分结构或破坏绿色的成色场时,绿色是很有可能产生变化的。举几个常见的例子。
一、质地不均匀的绿色翡翠长期佩戴后绿色变淡
许多绿色翡翠或多或少存在“干”、“粗”等质地问题。这类翡翠长期佩戴后,绿色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变淡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一现象的成因较为复杂,在翡翠学中的专业术语叫做“次生晕开裂隙的充填和胶化”。通俗点说,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归结于钠长石。具体成因和转化机理在此不深入讨论。
二、含有黄绿色的翡翠颜色变化
黄绿色是翡翠中常见的一种绿色,一般多由黄玉绿色翡翠的外部变种而成。黄绿色翡翠在自然光线下一般为黄色。在灯光下才能看到其淡绿色。黄绿色翡翠一般都具有易褪色现象,而且通常不十分稳定。易褪黄绿色的原因主要与黄铁矿有关。黄铁矿由于具有较高的脆性,在埋藏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结晶破坏,在翡翠表面形成无数的裂纹。裂纹再进一步疏松化,形成次生的黄色分散,从而使翡翠的颜色变黄。
黄绿色翡翠的颜色变化取决于受热程度。一般受热不太高时(约为300℃),黄铁矿转变为黄阳起;受热高时(约为600℃),黄铁矿则转变为磁黄铁矿。黄阳起和磁黄铁矿都不会呈黄色,所以一般在天然条件下形成的黄绿色翡翠经过长期佩戴后颜色变褪的现象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