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翡翠透的很贵?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是,这问题太宽泛了,以至于几乎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决定翡翠价值的原因有很多啊! 比如,同一块原石可能切出来两块完美不同的手镯,那价格肯定是不一样的啦;又或者是同样的镯子,有人买走以后可能拿去捐给希望工程,然后媒体大量报道,这个镯子的身价立马不一样了……
后来想想,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在选购翡翠的时候,在意的点有哪些” 这问题太宽泛了,所以我一开始的回答也没有针对性。现在这个问题有了具体语境,我便可以回答得精确具体一些。 在笔者认识的人当中,有喜欢颜色浓艳的,有一味追求水头的,也有很在乎种老的……总之,每个人的关注点都是不一样的。 但是,纵观整个市场,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对于“色”的认识是有共识的(即使有的商家会刻意误导消费者),也就是“色”这一项,大部分人是愿意花心思去做功课的(当然,也有很多人是不做色的功课的)。而“种”“水”就很好区分了,因为好种水总是伴随着好的颜色表现——也就是说,种水这项,也是有很多人愿意花心思研究、辨别。
而“工艺”“尺寸”这种因素,本身就不是决定翡翠价值的主要因素,所以也就没所谓“注意”的问题了。 回到这个问题来,就可以说成是这样的: 为什么「色」能占据人们如此多的注意力? 为什么「色」总能成为评价翡翠优劣的第一要素?
因为在自然界中,色彩是最直观的表达,也是最具冲击力的美感表达形式之一。 而且,从商业角度出发,「色」是最容易标准化、形象化的一个指标。你不管怎么描述一种颜色,总有人能够明白你的意思并且对号入座。 比如,你说要买一块「满绿」的翡翠,懂行的人一听到这四个字就知道你想买什么了。即便你现在没说清楚想买油青还是豆绿,懂行的人也会根据给你的「满绿」去匹配。 因为「满绿」是个最不具威胁性的标准。没有人会对一个「满绿」质疑它的真假和纯度。 如果我说要一块「满绿」的翡翠,你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真的绿色,然后就会开始思考是不是染色的、如何辨别的这些问题。而如果我说要一块「满绿且通透」的翡翠,你就知道我在说些什么了——这样一说,我是不是比直接说「我要买绿色」更费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