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面有雪花棉好吗?
“雪花”,是行业内专门形容冰种、透明度高,且含有絮状物的翡翠。因为雪花在雕刻的过程中很容易掉,所以一般有雪花的翡翠成品价格都不会太低。 像下面这张图中的这种雪花,就是比较典型的雪花。它的形状就像六边形,且排列很有规律;而且因为是浮在表面的,所以用手轻轻敲击的时候,会有清脆悦耳的声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雪花”都有如此完美的形态。有些“雪花”会呈点状分布,如图中下部所示,这些点状“雪花”其实是原始的玉髓颗粒。由于现在“雪花”的概念被广泛运用,所以这些带有瑕疵的点状“雪花”也被包容在内了。 如果雪花过大或者呈团状,那就说明该翡翠的质地粗而且透明度差,反而属于低档次的。
其实,对于“雪花”的研究,还可以延伸出很多内容。比如有人研究认为:色浅、含裂隙(或绺裂)及杂质、呈星散-弥散分布的“雪花”,其价值较低;色深、无裂隙(或绺裂)及杂质的“雪花”,则具有较高的价值……等等。 不过,以上只是理论研究,大家在实际购买的时候还是应该具体东西具体分析。比如说,一块石头可能开出两块冰种满“雪花”的料子,但它们可能会因为颜色深浅不同而有价格差异;又或者是虽然都是冰种满“雪花”,但因为干净程度(可见杂质含量)不同而价格有别。 所以,最稳妥的判断方法就是把“雪花”的大小和颜色与整体宝石的颜色结合起来考虑。如果大小、颜色都理想,那么这块宝石的价值就会较高;反之亦然。
我们知道,翡翠的次生色是由于翡翠在风化的过程中,其内部的裂隙和颗粒间接触变宽,使次生矿物容易进入到翡翠之中,从而形成一些色斑或色团。如果进入翡翠的次生矿物为褐铁矿,那么翡翠就会被染成深浅不一的黄色、褐色或者黑色。当形成浅黄、浅棕色的次生色矿化很深时,看起来就像是细小的棉絮,行内人称其为“黄棉”或“黑棉”,它往往附着在裂隙或者颗粒接触的周围。一些有经验的雕刻师傅会根据具棉部位的大小和其上色的深浅程度进行处理。对于带棉的翡翠,如果是绿色的,处理掉棉絮后,绿色会更加鲜亮,从而使得一件作品更富有灵气。“黄棉”和“黑棉”的存在对于俏色的雕刻意义更大,雕刻师傅可以利用棉的颜色设计一些图案,从而将具棉的部位变为有用之物,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所以行内人有这样的说法,“俏不俏,关键看黄棉”,“有黄棉的翡翠是俏色料”,“黄棉是俏色之源”。因为黄棉而雕琢出富有艺术价值的翡翠作品也比比皆是。
有“雪花棉”的翡翠同样如此,只要在雕刻时将棉处理掉,所得到的绿色就会绿得更为鲜亮,同时,雕刻师傅在作品中可以利用“雪花棉”做一些俏色的处理,从而让作品的色彩更加丰富。所以,“雪花棉”不会影响翡翠的价值,它仍然可以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只要处理得好,价值还会很高。也就是说,购买有“雪花棉”的翡翠,如果请一些经验丰富的师傅雕刻,价格会相对比较低廉,但作品很有可能因为俏色的运用,价格大幅增值,同时,得到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是非常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