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青和翡翠哪个好?
“粉青”应该指的是粉红色的翡翠,而“翠微红”通常被用来形容辣椒的红色。但是,在玉石领域里一般用“翠微红”指代红翡。 “粉青”应该是粉红色的翡翠。但需要注意,这个“粉青”并不是一种颜色,而是一个色根。它跟绿色、黄色等等一样,都是天然色彩。 那为什么把绿色的玉叫做“绿”,黄色的叫“黄”,这粉红色的却要叫“粉青”呢?这就涉及到古人对颜色的分类了。古人把颜色分为正色与间色两类。其中,正色有八种——即青、赤、黄、白、黑五种基本色彩及其变体:青黄、碧、绿、褐、黑褐色;间色有七种——“红紫”、“粉红”、“橘黄”、“橙”、“棕”、“茶”、“灰”。可见,今天所谓的“粉青”在古代是算作绿色一类的“间色”。不过,要注意跟现代的“粉绿色”概念不是一回事。
“绿翠”是指像叶子那样葱绿的翠色,“粉青”则是带粉红色调的翠色。这从成语“苍翠欲滴”就能看出些端倪来——“苍翠”就是深绿的意思(今天的绿色更多偏向于“粉青”——我这样写只是为了方便理解)。这里所谓的“滴”,比喻绿叶上水滴的晶莹透明。如果它是“粉青”,那就谈不上“滴”了。 除了“粉青”之外,还有“豆青”、“油青”等等。它们都包含了一定量的青色或者绿色。只是比重不同而已。
宋朝文人士大夫推崇“雅”器,粉青釉的典雅质朴、晶莹如玉,正合文人之意。所以,龙泉窑的粉青釉一经烧成,即被宋朝皇帝相中,选为宫廷御用珍品,并作为重要的“贡器”被皇家垄断。
龙泉窑的粉青釉和哥窑的“灰青”釉被南宋人和元朝人认为龙泉窑的最上等的品种。元朝的佚名文人,在其所撰《至正直记》中说:“今之官器起于宣、湖二郡,然湖郡军器局所造者尤工,其色淡青,土腻温润,质厚,可珍也”。这里的淡青山指就是粉青色。他所提到的军器局,不是指专门用来制作兵器的官营兵工厂,而是元朝皇帝为了加强对“贡器”的烧制管理而专门设立的机构。
在明清两代的宫廷文籍中皆认为“粉青”是龙泉窑瓷器的最佳品种。
其实,宋代的龙泉釉色品种很多,有哥窑的灰青、弟窑的粉青、米黄及海棠红等都是以铁为着色剂的单色釉。
粉青色在古代文献中称为“雨过天青”色或“蕉叶”色。其“以铁为着色剂,以石灰碱为助熔剂,在1200度以上的温度中烧成。胎土较薄而坚硬,釉层肥厚成蜡泪状,釉色在淡青绿到粉青之间变化,釉内含有大量的小气泡和少量的纹片。由于烧成温度较高,施釉又厚,高温使釉中的铝硅酸盐融化而产生粘度,釉层因重力而下垂,使口沿处釉层很薄,釉色呈虾白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出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