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诸多门派?

卫渊卫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门派”之说,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美术教育科学化之后才有的,之前并无此说。明清时期,文人画盛行,文人无师自通者比比皆是,他们画画不是为了卖钱,而是因为文人画本身是一种身份象征和文人雅集的附庸。他们的绘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院派”“传统派”“创新派”等,而是以个人气质、喜好为归属而形成的独立画派。

比如明代的沈周、文征明,清代的恽寿平、石涛等都是这样的代表人物。到了近代,新的学堂教育兴起,科班出身的人才越来越多(虽然也有不少不从科的,但也逐渐被归到“院体”当中了),形成了所谓的“学院派”;与此同时,一些画家为了寻求绘画上的刺激和个性解放,开始追求形式上的“创新”,比如潘天寿、刘海粟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往往能得授名师之教,但又敢于突破前人,形成自己的风格。所以他们的名字常常会被并列提到一起,被称为“学院派”的代表。但他们又与“院体”的院中画家有所区别——毕竟他们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新颖”,是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

但若是论及“传统”,他们其实又都是一脉相承的,都可以追溯到“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身上去。所以元代的画风常常被视为“正宗”,而元以前的山水画往往不被青睐,即使有人画也是另辟蹊径,如元代的四家之外的黄玄、赵雍、李衎等人便是如此。所以元以后的画家在传承的时候往往会分作两脉——一是延续元四家的,二是延续宋人的。前者常被称为“正统派”或“正统画风”,后者则常被叫做“改良派”或“当代风格”。

不管是元四家还是唐宋大家,他们在艺术史上都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所以不管是“学院派”还是“传统派”,他们都是需要学习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传统”。但是到了今天,传统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许多画家来说,传统已经不是需要顶礼膜拜的偶像,而是在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目标。所以“传统”这个词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了不同的含义。

丰培森丰培森优质答主

中国画用笔,主要有书法的线描和水墨的渲淡两种手法。前者讲求笔法,后者讲求墨法。但是墨法仍然离不开笔法。笔法是中国画技法的骨干。

笔有中锋、侧锋和逆锋等用笔方法。每一笔下去,还有起笔、运笔和止笔,都要有目的、有任务,都要合乎情理,不可信笔胡来。中锋圆浑刚毅,侧锋方锐峭拔。中锋、侧锋交错使用,方能形态相谐。下笔要慢起,以使锋尖紧密,势充神完。行笔要不急不徐,以使气势贯串。收笔要令锋颖回转,以防气逸势散。运笔时要气沉,这样才可以使笔法坚实而厚重。还要注意笔势的开合、聚散、轻重、缓急以及笔触的长短、大小、粗细、繁简等变化,这些都要顺随表现对象的形体和质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去安排。

毛笔的性能,完全可以在运用时随意发挥,在描绘物象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表现力。笔在纸上运行时所留下的线纹,有粗细、长短、钢柔、虚实与浓淡等区别,如恰当地被用以表现物象不同的体积、空间、质感和量感,就可以取得生动的艺术效果。所以,笔法在中国画技法中,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