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几大明砚台?
明砚(一) 1、歙县:歙砚,又称徽砚,产于安徽黄山之麓歙县。其特点一是坚,二是润。坚指石质坚,耐磨损;润指墨汁在歙砚上散布均匀,不聚成团,用水冲洗不易糊掉。所以用歙砚研墨书写,颗粒细腻,光泽流转,手感舒适。
2、新干县:三湖砚,亦称新干砚、三湖岩砚,因产于江西新干县城北三里水槎山山麓三湖镇而得名。此砚始于唐朝,盛于宋朝,以雕刻精美、纹理细腻、发墨良好而闻名。但到了明朝,由于文人士大夫多选用端石、歙石作砚,三湖砚逐渐衰微。现在只有一些老年文人学士和当地居民还使用这种砚。
明砚(二) 1、洮河砚,又名洮石砚、洮河绿石砚,产于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的洮河一带。该砚质地温润,色泽纯绿,有玻璃光泽。用洮河绿石砚发墨快,书写起来顺滑,且能留痕,有浓墨重彩的效果。
2、澄泥砚,又称孟津砚或洛阳砚,是流传于我国古洛水北岸的河南著名砚种。它以烧结而成,胎质坚硬细密,色调古朴淡雅,既富有陶瓷的美观,又具有磨墨吸水的作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他的《醒世恒言》中,对澄泥砚大有赞赏之意。
中国共有四大理砚台,他们分别是:1、广东肇庆的端砚台;2、安徽歙县的歙砚台;3、甘肃南部的洮砚台;4、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台。
四大名砚特点以及使用说明。第一大名砚为端砚台。产自于广东肇庆。石质细润,坚实、细润,叩之有金石之声。按出产地域分为水岩、坑仔岩、麻猪仔岩等。以老坑最佳,石色青紫,石质细腻滋润,硬度适中,发墨快、不滞笔、不易产生磨损,润笔不损毫。
第二大名砚为歙砚台。产自于安徽歙县黄山附近,尤以婺源龙尾山所制成之砚台为最佳,故又被称为龙尾砚台。石质坚密,纹理清晰,结构紧密,滋润滑腻、细润如玉、叩之有金属之声。按出产地域分为鱼子坑、龙尾坑和眉丝坑。以龙尾坑所产最佳。
第三大名砚为洮砚台。产自于甘肃洮州临潭县,故称洮砚,简称洮砚。石质青黑坚实、光滑如玉、扣之声润。洮砚色清碧如李子,石纹似波浪,又如洮河之水波光粼粼,十分漂亮。按出产地域分为喇嘛崖和魁头崖。以喇嘛崖所产最佳。
最后一大名砚为红丝砚台。产自于山东青州县城南十六公里的驼山半山腰,有红丝石矿,故称红丝砚台。石色纯正、紫云白质、质地细腻温润,色泽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