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那几种玉?
按矿床成因分类 ①岩浆(结晶) ②沉积,包括海相、湖相和山麓堆积等; ③变质作用,包括区域变质及水热变质。 其中前两类又合称“原生玉”或“天然玉”,第三类是“次生玉”或“人工玉”。 岩浆(结晶)玉中又可分为: 1.老坑种:指玉石在岩浆期后热液阶段形成的宝石级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晶体。由于质地致密坚硬,光彩莹润明亮,给人以“老气”“古朴”之感,因此称为老坑种。
2.新坑种:与老坑种相反,是一种色泽浅、透明度高、质地细腻的新近形成的玉石。 沉积玉有:和田玉、翡翠、玛瑙、绿松石等。 和田玉主要分为山料和籽料,以田字命名,意谓此玉出自和田。其颜色呈黄色,主要为白色,也有淡青、淡黄、深绿等色。硬度6~6.5度,密度为2.97一3.17克/立方厘米。抛光性良好,具有油脂光泽,光泽明亮、柔和。 子玉外表有一层风化外皮,多为白色,也有受侵蚀变为黄色的。内部纤维状结构明显,丝带状纹理清晰可见。质硬而脆,断口为参差状。
主要产于新疆的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玉龙喀什河和叶尔羌河中下游地区。我国河北蔚县出土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碧玉带饰;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出土过汉代的碧玉剑鞘;新疆民丰县博物馆珍藏有唐代的碧玉器皿。我国南方各地亦多有碧玉分布,但多含杂质,色较深,质量较差。 由火山喷出的含铁金属化合物溶液沿裂隙渗透,冷凝固结而成的致密块体,称之为玄武岩。含有宝石级的辉石物质,可形成黑曜岩石器。它属岩浆(结晶)玉中的一种。 这种石头表面光滑,具玻璃光泽,摩氏硬度5左右,用锋利的刀尖能刻划。因为质地坚硬,耐磨损,且抛光性能良好,因而十分适合雕刻各种装饰品。 黑曜石因含铁矿所以呈黑色;含铁量高时,透明度欠佳,反之则透光较好。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黑曜石首饰,多是加工成各种珠子或挂件,也有做成雕件的。
一、和田玉
和田玉,产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昆仑山,是中华民族传统 jade玉石文化的主要载体,3000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皇家玉料的专用地。和田玉的产地在和田地区,古代又称于阗,因而历来称为和田玉或于田玉。和田古称“于田”,是玉石产业的发祥地,有着“玉石之乡”和“玉石经济之乡”的美誉。其特点是玉色白如,玉质坚韧如脂,硬度在6.5度至7度之间,透明度为微透明半透明。和田玉有山料玉石和玉河彩两种来源。山玉是指那些玉石就地开采下来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小,外有山皮,颗粒较粗,夹杂有石性的玉石。玉河彩又被称为子玉,是经流水侵蚀搬运下来的玉石。其特点是块度小,多呈卵状碎块,色泽纯正,玉质细腻坚韧。
二、独山玉
独山玉是中国四大玉器名石之一,也被称为南阳玉或独玉,简称DUSHAN玉。它产于河南南阳。独山玉因产于南阳独山而得名,其矿物成份与翡翠相似,但颜色没有翡翠鲜艳,色彩也不如翡翠丰富。独山玉按其外观分为绿独玉、紫独玉、白独玉、黑独玉、黄独玉、红独玉等数种。绿独玉与翠玉很相似,有纯绿和青绿之分,纯绿如翡翠,青绿带青灰,均呈半透明状。紫独玉分为紫白和蓝紫,紫白是由紫色和白色斑杂在一起而形成的,蓝紫则是紫中带蓝;白独玉为不透明到微透明,但无白色翡翠晶莹剔透感,多为奶黄和蛋清色,并有白中带青者;黑独玉呈蓝黑色不透明体;红独玉和黄独玉极为少见。
三、翡翠玉
翡翠也称翡翠玉,俗称翡翠,是玉器名石的佼佼者,主要产于缅甸,具有浓郁的东南亚风格。翡翠质地坚韧,颜色丰富多彩,主要有绿、红、白、紫、墨等,其中绿以祖母绿为代表。翡翠的绿色有“玻璃绿”、“祖母绿”、“菠菜绿”、“苹果绿”、“秧苗绿”等,以绿色浓艳、玻璃种为最好。
四、岫玉
岫岩玉简称岫玉,因其产于辽宁岫岩而得名,是我国传统玉料之一,开采历史悠久,有“玉润东方”之美誉。岫玉多呈灰绿色,绿色单一,有色调不均的现象,常有白斑,半透明至微透明,硬度为3。岫玉的种类有柳叶青(深绿色)、西阳黄、水岭黑、黄花黄彩、金钟绿等。岫玉的工艺特点为:造型别致,形象逼真,神态生动,线条流畅,琢磨精细,光亮碧玉,温润如脂,白如雪花,黄如蜜蜡,绿如芳草地,色彩鲜艳,对比鲜明,花纹清晰,晶莹剔透。
五、孔雀石
孔雀石因其颜色像孔雀尾屏而得名,也称“绿松石”,主要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呈钟乳状、葡萄状、皮壳状、块状等多种形态,有深绿、翠绿、草绿等多种色调,常含有暗绿、褐色的条纹和斑点,质地坚硬,硬度为3.5-4。孔雀石色彩鲜艳,纹理清晰,具有美丽的斑状花纹,非常像孔雀羽毛上的图案,故而得名。它的颜色以绿色为主,还有天蓝、湖蓝、海绿、苹果绿、草绿、茶绿等色调,色彩鲜艳,对比度大,线条流畅,纹理清晰,具有金属光泽或蜡状光泽,硬度为3。孔雀石具有特殊的装饰效果,常用来制作高档工艺品和首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