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国产白银吗?

钮璇梓钮璇梓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很特殊的朝代,不仅经济文化发达,军事也极其强大,对外战争几乎没有败绩。但宋朝也有自己的短板,那就是缺乏重要的战略资源——银矿和铁矿。因此宋朝虽然极其富庶,但却只能进口锡、铜等金属,用来制造钱币和装备。

宋金之战和宋辽之战时,两国为了筹集军费,曾大肆开采银矿,以充实国库。比如宋朝在与遼的戰爭中為了籌集軍費就開採了燕雲十五州的銀礦,使這些銀礦成了北宋年間重要的財富來源之一。

不过到了南宋時期,由于南方地区的银矿已被大量开采,加上北方战乱使得银矿开采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导致南宋中期以后银币铸造量逐渐减少,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白银储备也开始出现赤字。

那麼為什麼宋朝對於銀礦開採如此上心呢?首先自然是由于缺乏鐵礦,宋人需要從銀礦中提取銀子來造錢,而鐵礦則主要用來鑄煉農具(在宋朝時期主要的耕作地帶已經由黄河流域向南移動);其次還有制備火器的需求,當時宋軍的主要武器就是火炮和水雷,而製備這些火器的原料就是鉛和錫。

因此可以看出銀礦的重要性對於宋朝而言並不比鋼鐵低,至少同樣受到高度重视。 另外需要提一下的是,宋朝時期的鑄幣制度非常複雜,簡單說就是“錢鈔兼行”,除了銅錢之外,還有鐵錢、鉛錢、鈾錢以及鹽鐵酒務專營所發行的交引紙錢等。

其中鹽鐵酒務專營所發行的「交引紙錢」是官辦企業為了弥补國庫錢糧赤字而創設的,它是一種借貸錢幣的形式——政府向商人貸款並約定利息,商人不僅要償還本金還要支付相應的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交引紙錢是商人的負債,但是卻是由朝廷授意擔保,所以其利率比民間借貸的利率要高得多。

例如建中靖國元年(1101)因邊防需錢,朝廷決定將交引紙錢利率提高到36%;崇寧四年 (1105) 又再次提高到42%,後來甚至發生了交引紙錢逾期不能繳納而免予追究的情況。可以說交引紙錢的利率之高令人咂舌,不過比起元明之後的貨幣政策來說可就顯得溫柔多了……

甄淑冰甄淑冰优质答主

宋代是历史上一个奇特的朝代,一方面,宋朝是汉文化鼎盛的时期,文学、科学、哲学、社会伦理等方面均发展到高峰。但是另一方面,宋朝的军事能力非常弱,其军事实力在两宋300多年中的绝大多数时候均处于下风,在辽、西夏、金的挤压之下苦苦支撑。

军事能力的孱弱使宋朝不得不采用高度集权化的治理方式,中央政府要保障中央禁军、庞大的官僚体系的开支,还要负担巨额的“贡纳”,因此对地方和民间的盘剥非常严重。

因此,宋朝虽然经济上高度发达,工商业非常兴旺,但是财政制度依然以农业税收为主,而农业赋税占了北宋财政收入的90%,商税才10%多一点。因此,宋朝政府为了尽可能多地收到税赋,对土地、人口都要尽可能详细地统计,因此赋税制度非常繁琐复杂。

例如,在宋朝人缴纳的农业赋税中,就有粟、麦、钱、绢、绵等,此外还有农田的提租和场务(指管理手工业和商业)的课利。而商税除了商品交易的税金外,还有市场、牙行、邸店和船场的课利。

可见,宋朝的财政制度依然保留了唐朝两税法之前的原则,即征调。赋税中除了金银铜钱外,谷物、纺织品,即所谓的“力役”依然要缴纳。赋税的种类繁多,缴纳地点又不集中,而且缴纳形式除了贵重金属外,还有实物,这种赋税体制实际上非常不方便宋朝人缴纳,也容易出问题,使政府不能足额收到赋税。

为此,宋朝政府鼓励民众以钱币代替其他形式的赋税。比如,在夏秋两季征收的“夏税”和“秋税”中,政府就常常规定民众必须拿出钱来缴税,而不是谷物或纺织品。例如,在宋仁宗景祐年间,朝廷规定秋税100%以钱缴纳。

另外政府还常常将某些赋税的征收形式由谷物改为钱币,例如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改“河夫钱”(一种以力役代租的形式,需负担加固河坝的工程)为“夏税”。而宋朝政府之所以频频下旨以钱代役,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得到钱,以解决宋朝政府最大的财政问题---积欠,即官员和百姓拖缴和欠缴赋税的问题。

之所以积欠问题严重,除了宋朝三冗体制导致民间困苦之外,还在于,宋朝财政制度虽然集权化程度很高,但是却非常“分散”,例如,宋朝有三个财政机构,互相之间独立程度很大,其职责主要是把从地方收到的钱花掉(三冗导致政府支出非常大),而不是负责征收赋税。而实际负责收集赋税的各地方政府收到赋税后,又需要花掉50---90%来支付本地官员和军队的薪俸,以及路、州、县的办公费用,因此,实际上缴给上面的钱非常少。财政体系的这种分散性,使中央政府常常严重缺少财政收入,这也是积欠越来越多的原因。

由此可见,宋代中国的财政体制依然是“自下而上”的模式,中央财政的多少很大程度上由地方缴税的多少决定,即“囊中羞涩”,而不是“挥金如土”。为此,在“人多地少”、财政体制下权力分散的北宋,其财政管理不得不“就地取材”,即鼓励民众以本地出产交换赋税,而河南、山东是产麦区,因此这里的人们要上缴大量麦子,南方是产米区,就要上缴大米。而四川、东南地区,尤其是福建盛产金银(有研究表明,福建北宋时期的金银年产量在4000公斤以上),因此这里的人民就要缴纳大量钱币。而福建距离东京又非常遥远,在没有铁路的年代,将大米或谷物运到东京既困难也浪费,因此宋政府非常鼓励福建人以钱币上缴赋税,甚至明令规定必须以钱币(白银和黄金)交赋税。

总之,宋政府财政的穷困,实际上也是国家高度中央集权化与财政体制分散性的矛盾导致的,为了能收更多的钱,宋政府采取了种种措施,包括向产金、银的地方“就地取材”。但是无论如何,宋政府还是非常穷,为了支付庞大的军队和官僚体系开支,他们甚至要鼓励南方产粮区的百姓将本来可以吃的大米用来上缴赋税!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