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铜钱有多少?
浦铁最佳答案
先放结论,我国目前发现的历代古钱总量大约在700万左右。其中汉代200多万枚,唐代500多万枚(含五代十国)。 下面是关于这些钱的详细数据: 汉:两汉大约200万-300万枚 西汉的货币体系延续了秦朝的货币体系,由中央统一铸造币材、发放铸币图样,然后送到地方官府监铸,再用船运至各地出售。汉朝的货币是以铜合金为主,白银和黄金也偶尔为之。
由于汉武帝时期伐匈侵西域,使边境线变长,因此大量钱币流失到边疆地区,据说新疆出土的古钱大多是汉五铢。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汉五铢被胡人熔化重铸,使得一些汉五铢变得厚重一些,这也是我们鉴定汉五铢的一个依据。
东汉的货币体系基本延续西汉,但冶炼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所以东汉的钱币比西汉的更精致,重量也更准确。
唐:唐代约500万枚 唐朝建立后废除了前朝的币制,开始以通宝(原来铜币叫元宝)为主要货币。因为唐代社会经济发达、对外交流频繁,所以唐代的货币体系比较开放。从隋炀帝开始,一直到大唐灭亡,每年政府都要向西域输金换银,来充实自己的钱库。
另外在唐代,民间也可以自行私铸小钱,只要申报朝廷就可以获得授权,这种制度叫做“开炉券”,有“开炉券”者可以自由制造货币,所铸之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只是质量不好或数目太大者要被罚款甚至坐牢。这就造成了唐代货币数量巨大的原因之一。
我国古代钱币流通时间长,使用范围广,种类繁多,数量难以估算。如果按照考古发现估计,那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公元前221年到民国初年,大约2200多年间,我国流通使用的古钱总数可能在2000亿枚以上,相当于全国现有人民币的四分之三左右。这些古钱绝大多数是用青铜铸造的,也有少量用黄金、白银及铁铸造的。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许多铸币厂,据现存实物和有关古籍记载考察,仅宋、齐、梁、陈、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南北朝的200多年间,全国铸钱的官炉就有2000多座。
我国历代古钱,有“五铢”、“通宝”、“元宝”等称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秦半两钱通行全国。到了汉武帝时,于公元前118年,把铸币权收归中央,下令中央和各郡国铸行“五铢”钱。这种钱因每枚重5铢而得名,通行了739年,是我国历史上流行时间最长的铜钱。唐代则出现了“通宝”钱,先后铸行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大历元宝、建中通宝、五台通宝、元宝等。宋时又铸有景德元宝、圣宋通宝、大宋元宝、至道元宝、元丰通宝、崇宁通宝、淳化元宝等。元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货币制度发生变革的朝代。铜钱已不再是主要货币。“元宝”钱即产生于元代,以后传到日本,日本把铜钱称为“钱”,银币称为“元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