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舞蹈界名人有哪些?
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初到40年代中后期,这是现代舞在我国发展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知识分子开始进行现代性的探索,其中就包括艺术上的现代性探索。现代舞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入中国的。严秀(1905-1986)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学习、传播现代舞的。 他是中国现代舞的主要奠基人之一,1930年在中华民国政府教育部的资助下,他带领自己的学生赴欧洲考察和学习现代舞,在欧洲期间他接触到很多重要的现代舞家和作品比如玛莎·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和约瑟夫•朗格斯(Josephine Langthorne)以及《阿巴合唱团》等,回国后他在北平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现代舞教育机构——东方舞艺学校并担任校长,为以后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培养和输送了大量的人才。
第二个阶段是1949年到70年代末。这一阶段由于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现代舞受到了限制,但是依然保持着一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设立了专门的指导文艺工作的部门,其中包括中央歌舞团、民族歌剧团等等,这些团中就有从事现代舞表演的专业演员,他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其中有很多都获得了荣誉,比如说《鱼美人》在第二届现代舞会中获得了三等奖。
第三个阶段是八十年代至今。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进行,现代舞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一大批年轻的舞蹈编导开始从事现代舞的创作,这些作品在后来的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了诸多奖项,现代舞在教育中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目前我们所说的“中国舞蹈界”已经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了它涵盖了戏曲、国标舞等诸多舞种,而现代舞则是从西方引入的中国本土化的一个舞蹈种类,因此要讨论“中国舞蹈界的名人大师”其实是不太合适的。我这里所列举的都是我国现代舞发展进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的功过是非不必争论,但是他们的贡献却是值得被铭记的。
舞界泰斗胡果刚
舞蹈家,舞蹈教育家。自幼学习舞蹈,1935年参加上海“地下舞联”。抗战开始,到安徽阜阳演出抗战歌舞,不久去西安,演出《游击队员》,在延安演出秧歌舞《丰收》等,引起轰动。先后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中央舞蹈团,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舞蹈系,北京艺术学院舞蹈科,中国戏曲学校舞蹈科以及北京舞蹈学校从事舞蹈教育,并进行创作。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率中央歌舞团在全国各地巡回演出,为民族舞蹈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善于结合生活提炼、创造舞蹈形象,曾创作舞蹈《游击队的故事》、 《喜鹊登枝》、 《小放鸭》、《丰收》等 。
王克芳舞界泰斗王克芬
舞蹈史学家。河北乐亭人。194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专科学校。在山东大学教育系兼修。历任上海中华艺术大学、山东大学副教授、北京舞蹈学院教授,中国舞蹈家协会第二、三届理事。著有《中国舞蹈发展史》,论文集《舞蹈史论丛》。合著有《汉族民间舞蹈史纲》,合译有《亚洲舞蹈》。 中国舞蹈界泰斗杨丽萍
歌舞家。傣族。云南大理人。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0年调入中央歌舞团。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文艺表演一等奖,第十届巴黎国际艺术节最高奖及法国《人权报》“最佳表演奖”,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20世纪妇女中最受欢迎和有成就的十大人物”之一。1985年起,应邀先后访问朝鲜、泰国、马来亚、日本,美、德、法国及瑞士等亚、欧、美洲10多个国家,被誉为“孔雀公主”。其表演艺术被拍成电视专题片,在日本与美国播出,其演出盛况拍摄成影片《孔雀公主》和《杨丽萍舞蹈世界》在全国各大影院放映。主要舞蹈剧目有《孔雀舞》、《水》、《两棵树》等。 陈爱莲陈爱莲
舞蹈演员、教授,祖籍广东罗定,1948年生于上海。196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北京舞蹈学校,留校任校演员队演员。1965年加入中国歌剧舞剧院,任独舞演员。主要作品有舞剧《白毛女》、《文成公主》、《刘三姐》、《白莲》以及各民族风俗舞蹈几十个,独舞有《春江花月夜》、《荷花舞》、《蛇舞》、《弓舞》、《弓舞》、《洛神》、《文成公主》等。在五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无数个舞蹈形象。曾经演出古彩帛舞《春江花月夜》、敦煌舞《飞天》、中国第一只“白天鹅”、中国版芭蕾舞剧《天鹅湖》全剧、舞剧《文成公主》和《白毛女》中的喜儿等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