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如何面对世界?

成舒茵成舒茵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命题很大,我尽力把自己对书画的理解简单表述一下。 首先,无论是国画还是书法,创作首先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方式,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宣泄表达方式。但艺术作品又不同于一般的事物,它把一个瞬间或者一段过程给定格住了,让人去感受去回味。因此艺术家的个人修养和阅历就非常重要了,你的学识和你的经历决定你能达到的高度,也最终影响了一个作品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底蕴。所以学习艺术最后实际上学的是一种眼光,一种看待事物的方式——这其实是很难习得的东西,需要机缘。

其次,任何一门艺术都必须有其自身的语言体系才能进行表达,这个语言既包括技法也包括审美。而语言体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同样需要机缘。当然,我们可以在没有掌握这门艺术的表达方式下进行个人的表达(比如写诗不论押韵还是自由诗只要感情投入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这种方式很局限,你只能表达你想表达的某种特定的情感,而无法将更多的情感注入其中。就像一句谚语说的,“教牛跳圆圈舞,不可能教会它踢足球”一样,每一种艺术的表达方式都有自身的特定要求,你只有了解了这种要求的特性你才能做好这件事情。否则你只能模仿或者借鉴,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深入其中。因为模仿只能是复制别人的表现形式而不是真正领悟它的表现手段及方式。

第三,任何一个有良知的艺术家都应该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或者说是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不管是否正确)。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在作品中体现自己的这些特质,并把自己的这些特质融入到作品中去。让欣赏者能看到艺术家本身所具有的这些优点,进而感染到欣赏者,让欣赏者也具有这样的优点。

所以,艺术首先是“自娱”的,然后才是“娱人”;自身先健康起来,才可能让更多人受益。 中国画面临着诸多问题,创作者、欣赏者以及相关的评价体系等等都存在问题。但如果就此否定中国画的贡献也很偏激。我个人更倾向于在中国画上做一个改良派,在保持中国画特点的基础上做一些改进,让画画更容易一些,让创作者的情绪更易表达,也让欣赏者更易于接受。

贝娜颖贝娜颖优质答主

现在中国画界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面对世界。在东西方文化的激烈交锋中,我们的文化自信心有些不足,我们曾经崇拜西方文化,崇拜西方绘画,现在这种现象有改观,但是在心里仍然没有底。我认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在本土,中国画要在本土文化根源之上发展。

当然,我们也应该向西方文化学习,但是这种学习绝不是去摹仿,不是学西方文化的皮毛,而是要从根本上理解和消化他们的思想学养,从根本上吸收他们的艺术精华。

我们要从哲学方面去认识世界,要从美学方面去表现世界,要从技术方面去创造世界,要从文化学方面去解释世界。

因此,中国画创新的道路必须紧紧依靠本土文化,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发展创新,既要立足中国,又要认识世界。只有这样,中国画才能走向世界,才能具有普世审美意义。

从世界美术发展史的角度来看,20世纪的中国画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笔墨体系的笔法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造型理论与方法成为基本手段;写意体系的美学观念及技法体系发生深刻变革,西方的现代艺术美学对写意中国画产生深刻影响。

笔法结构及用笔方式的转变使写意中国画的写意性、书写性大大减弱,写实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界限越来越接近,二者不仅在造型方法上没有差别,在笔墨表现方式上也相差无几,如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的人物画,与油画在造型方法上及笔墨语言上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而工笔重彩也与写实中国画融合,其造型方法及色彩也与写实中国画接近,仅在材料与方法上还有所区别。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