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几大木雕之乡?

堵春美堵春美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国,具有“木匠”之称的手艺人几乎不存在了——因为所有家具都工厂化生产、标准化安装;在西方也是如此,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机械制造取代……因此如今再提“木雕”二字,早已没有传统的内涵。 现在的“木雕”,是一个商品名称而非传统工艺,它是指各种木质材料(包括木材、竹材、藤材和草等材料)的艺术作品。 所以现在再谈论什么“中国木雕之乡”“浙江木雕之乡”已经毫无意义,因为这些称谓并不存在。如果真要评选一个“中国木雕之乡”的话,那么最有可能的是福建仙游、广东揭阳、浙江温州和宁波等地。

1、仙作

仙游有“中国古典家具博物馆”“全国美术书法大展”等场馆,每年举办两届的“中国(仙游)国际红木博览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参展商及市民参观。这里拥有从原料到制作,再到雕刻各个环节的产业链,是中国最大的古典家具生产基地。 这里的木雕是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作品,既用于居室装饰,又可用于陈列观赏。

2、潮作

广州增城是全国最大的家具产地之一,而增城派潭镇则是以红木家具为核心的产业聚集区,这里生产的红木家具远销海外。 这里的木雕偏于宫廷风格,厚重艳丽且讲究工法,多用于客厅、卧室、书房等大型场所的装修,少有用作小件摆设的。

3、瓯塑

浙江温州的瓯塑被誉为“活的雕刻”,是用塑料粘土做成雕塑造型,然后再进行粘贴组装而成。由于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每一个成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孤品。 虽然使用的材质是现代工业产品,但做出来的效果却是古香古色的中式风格,适合用作陈设观赏。

4、明式家具雕漆

北京的明式家具雕漆,指的是以明朝款式为主的家具上雕饰花纹图案。所用的颜料是大红的朱砂红、翠绿的小兰、深黑的乌金墨……颜色纯粹天然,永不褪色。 做明式家具雕漆需要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精湛的技艺,每件作品从构思设计到完成都需要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

郜缘郜缘优质答主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有着大同小异的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的木雕艺术。中国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独树一帜,自成体系的地方木雕艺术流派。由于受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工艺特色,文化传统,审美情趣,以及社会需求的影响,地方木雕种类繁多,技艺精美,在木雕艺术领域中,形成了各有特色各有专长的几大木雕之乡或木雕之都。

浙江东阳

东阳木雕源于唐代,到了南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和工艺制作水平的提高,东阳木雕进入兴旺发达时期,东阳木雕艺人开始走出东阳本地,先后在杭州、宁波等地设立作坊,承制建筑装饰和木雕陈设品,这一时期木雕艺人开始出乡异地,并在民间形成“十里红妆”的婚嫁陪嫁品特色。明清两代,东阳木雕进入全盛时期,民间有二十四雕全堂匠之称,即木雕艺术能胜任任何庙堂,宫室建筑物的装潢。

广东潮州

广东潮州木雕是源于唐代,到元代时进入发展时期,到明清两代进入全盛时期。明永乐年间修建北京皇宫,征用潮州木雕能工巧匠百人进京施工,回潮后,将北京木雕技艺和潮州本地木雕技艺相结合,形成一种既有北京木雕挺拔粗犷风格,又有潮州木雕精雕细刻传统的独特的地方木雕艺术流派。

福建龙眼

福建龙眼木雕始于清同治年间,距今大约150年的历史。创始人为福建泉州艺人卢梅林。

安徽歙县

安徽歙县竹刻始于唐代,宋徽宗年间进入鼎盛的时期,歙县竹刻源于徽州砖雕、石雕、木雕等。1916年以后,随着徽帮商人在全国各地开设茶楼,客栈和徽帮商人的家俱回乡,歙县木雕艺人吸收浙江东阳木雕和福建龙眼木雕以及印度、南美、日本竹刻的技法,以徽州老竹根为原料,从事竹根雕刻艺术,形成既和徽州砖雕、石雕、木雕一样以镂空浮雕见长,又与木雕、石雕不同的是以竹根为原料的徽州竹刻。

江苏常州

江苏常州梳篦距今已有1680年的历史,源于东晋时期,是和东阳木雕同龄的木制工艺品。梳篦在唐代以前是“土产奢侈品”,“贵色宝钿,锦绣为饰”,到唐代才开始在民间普及,其梳篦装饰花纹由浮雕向平雕,素雕发展,到明清时期,常州梳篦进入鼎盛时期,装饰有平雕,透雕,圆雕,烫花,镶嵌等技法表现。

北京宫毯

北京宫毯距今已有3600年的历史,始于殷商末年周朝初年,周武王在今北京一带建立燕国,由当地手工艺人制作,装饰工艺有平绣,打籽绣,盘金绣等等,在清代康熙到嘉庆年间宫廷毯进入鼎盛时期。北京宫毯在明清两代是专门为宫廷官府制作的地毯。北京宫毯制作工艺和西藏生产藏毯的工艺是一样的,北京宫毯是在清康熙年间,清政府招西藏织毯艺人进京织毯,逐渐将西藏地毯制作工艺引进北京,后又将京绣刺绣工艺,中国工笔重彩绘画艺术的色彩和构图融进北京宫毯的制作,形成一种有浓厚宫廷色彩的北京宫毯。北京宫毯作为中国的国礼已多次赠给外国国家首脑和贵宾。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