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年画的名子?
一、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又称武强农民画或武强彩绘,是起源于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一带的民间艺术,有着五百多年的绘画历史。2006年5月20日,该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特点是用色大胆、线条粗犷、造型夸张、构图饱满,具有鲜明的北方特色。 二、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年画产于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区杨家埠镇(原属诸城县),始创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中期最为兴盛。其特点是构图丰满、色彩鲜艳、笔触细腻。现存最早的杨家埠年画是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印制发行的《吉庆图》。
三、苏州桃花坞年画 桃花坞年画始于明朝,是江苏苏州汉族民间刺绣和木版水印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旧时苏州城外有座桃花坞,故名“桃花坞年画”。以构图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明著称于世,富有浓郁的书卷气和民间趣味。其代表作是《年年有余》《五谷丰登》等。
四、凤翔年画 凤翔年画源于宋代,流行于明清时期,现为陕西省凤翔县所独有的一种民间手工绘画。多以传统戏曲人物及吉祥花卉为题材,表现手法细致、典雅。代表作如《三娘教子》《五子夺莲》《迎春接福》等。
五、潍坊风筝 年画与风筝是一对很好的搭档。在年画的画面上,往往绘制着象征吉祥的花卉、吉祥物等等;而风筝的骨架上用篾编出各种图案,表面多以染色的丝绸进行装饰。这种互相配合的“年文化”,充满了浓郁的山东风情。
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很早,在宋代就有木刻年画,明代已普遍盛行,清代中叶达到鼎盛。旧时老百姓为了祈求来年的五谷丰登、万事如意,每逢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年画,以图吉利,这种风尚延传至今。由于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各地的年画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差别。
全国各地都有年画制作,其中以四川绵竹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江苏桃花坞木刻年画、河北滦县杨各庄年画、河北衡水侯店年画、天津杨柳青木板年画、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陕西凤翔年画、山西临汾木板年画、河南陕县木版年画、福建漳州年画、广东佛山木版年画、湖南邵阳滩头木板年画等十多个产地为著名。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被中国民俗学家称为“南桃北柳东潍坊”,即南北年画的两朵奇葩。(附注,2010年11月,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河北衡水屯氏世家侯店木刻年画、湖南邵阳滩头木版年画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年画制作方法上也各有所长,有木版印刷套色的,有木板拱花印刷的;有石板印刷的;有自己的特点。而江苏的桃花坞不仅生产年画,还生产包装装饰,新闻插图等。中国年画在技术上的最突出,成就是在彩色印刷,特别是木板拱花套色方面。在画风上,各地所产年画风格各异,题材广泛,并各有自己的特点。各地年画都富有地方特色,形成了中国年画艺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成为中国年文化的一种载体,它弘扬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表达了民众的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其题材的广泛性和普及性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所无法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