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器的几大名窰?
1.北宋五大名窑,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2.明清时期有:永乐青花,宣德青花,成化斗彩,嘉靖五彩,万历窑变,崇祯青花
3.民国以后有:粉彩、珐琅彩 、单色釉(青釉、白釉等) 现在人们常提到的“瓷器”大多指代现代陶瓷工业的产品 那什么是现代陶瓷工业呢?
现代陶瓷工业是以陶瓷制品为主要原料,经配料、成型、干燥、烧结等工艺过程制成的制品。它包括各种陶瓷器皿、陶瓷卫生洁具、陶瓷工艺美术品等。 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现代陶瓷工业的产品与古代瓷器的成分、结构也不一样了。古代的瓷器是“烧结了”的陶器;而现在的普通瓷器则是“烧结”和“瓷化”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就是说在现代陶瓷工业中,瓷化和烧结两个步骤是同时完成的。
宋代的五大名窑是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
官窑指在宋徽宗时期(公元1100~1125年),政和二~八年(公元1112~1118年)在汴京(开封)所建窑场。该窑由宋朝政府的中央窑场负责烧造宫廷用瓷。因其本身是中央窑场,其造型、图案及釉色等都由宫廷严格把关,因此,在中国制瓷史上,开创了御用与民用兼制的先例,并影响了此后历代的制窑风格。宋徽宗时期在汴京设立的窑场,后遭金人入侵破坏,其有「官」字款的瓷器极为珍贵罕见,流传下来的器物相当稀少。南宋时另在临安(杭州凤凰山下)设置新窑场,亦称「南宋官窑」。在杭州凤凰山下老虎洞亦有遗踪发现。
哥窑其在宋代为第五大窑场,但其窑址至今未发现,故在五大名窑中研究最少,也最神秘。哥窑在南宋时有两个窑场:一是修内司窑,一是郊坛下窑。据传,宋时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同在浙江龙泉以烧制瓷器为生。所烧器物样式、釉色相同。为在市场中与弟弟作区别,其在所烧器物上暗刻一「哥」字,此后人们称章生一所烧瓷器为哥窑。其器物特征为:釉面开片,黑胎厚釉,传世器物甚少。其哥窑开片是人为的,但这种人为釉面,为以后的制瓷业开创了先河。其弟所造的则被称为「弟弟窑」,其弟窑的主要特征是釉厚致色青(粉青、梅子青等),光润照人,在烧制技术上已和现代瓷基本相同。
汝窑,北宋后期被官府选中,命令其专门烧宫廷用瓷,因汝窑(今宝丰清凉寺)离北宋的都城汴梁很近,便在烧汝窑的附近设置了官窑,其制式和汝窑相同,这便是宋朝「汝、官一体」的说法。但据现代考古发现,此说尚待证实。
定窑,它位于河北曲阳(今曲阳涧磁岭),始烧于唐,盛烧于北宋,金、元时逐渐衰落。其烧制器皿多为薄胎薄釉的精致小巧之品,尤以白瓷饮誉天下,曾出现过玛瑙定、孩儿脸、紫定、黑定、白定、洒定等。
钧窑,河南禹县神垕镇出产品。它以独有的窑变釉蜚声瓷林,在五大名窑之中,它是唯一以釉色取胜的瓷釉,主要釉色有玫瑰紫、海棠红、茄皮紫、葡萄紫、月白、天蓝、葱翠青等色。钧窑为北方青瓷的代表,其烧造技艺之高超,为当时诸窑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