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三尺是多少?
“三尺”是一种约数,并不是特指某一种具体尺寸的宣纸。 宋朝的尺比今天的尺要短,大约缩短了三分之一; 清朝的尺又比宋朝的尺略长一些,接近现在市面卖的刻度尺的长度(30cm)。 所以宋朝的三尺相当于现在的50cm左右;而清雍正年间的三尺等于现在76.5cm,接近80cm。如果注明是“宋代‘三尺’宣纸”的话,就是指80cm见方的纸。 而如果注明是“明代‘三尺’宣纸”,就是指105cm见方的纸——因为明宪宗时期,曾经将尺加长,但到了明世宗时,又恢复到雍正时的长度。
古画上的题跋有时候会写出纸张的规格,比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马远的《西园雅集图》等等都有标注,如“麻笺三幅”“四幅素绢”“四轴湘竹帘”等,这些都是尺幅单位,说明这些作品都是用一叠(幅)某种材料的纸绘画而成的。 当然也有不写的,比如《韩熙载夜宴图》,虽然是五段连续的画面,但却是用五张单独的画页连接起来的,这在古代叫做“接引”,这种表现形式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并非北宋张择端独创。
三尺宣横幅是45公分、直幅是136公分。三尺整张为136X68厘米,对开就是68X68厘米,三尺三开就是45X68厘米。
国画篇幅名称由来:
中国字画的装裱多以绫、绢、宣纸等材料为主,这些原料有尺寸标准。旧制中,一尺寸为一尺,一般以三尺到八尺之间为主。国画的"尺",是长度单位。
一、古、今两制
古时是16开的尺寸,即1尺约等于现在的8-9公分。现在是大1开尺寸,即1尺约等于现在的33.3公分。
二、立轴、横幅和册页
如三尺立轴,即长度为三尺(2×33.3cm约等于63公分,即长63cm,宽33.3cm);横幅以宽为主,如三尺横幅,即宽为三尺(三尺全开的宽度、33.3cm);册页的尺寸最小,最多二尺多一点(约60-70cm)。
三、斗方
斗方尺寸不一。有正方形,也有横式的(即在全开宣纸中裁出),如四尺斗方等。
四、开,全开、对开、三开、四开、六开和八开
字画幅面大小一般以全开宣纸为单位。如四尺全开:纵138cm,横69cm;四尺三开:纵69cm,横46cm;横幅:纵46cm,横69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