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中国书法家有哪些?
张旭光! 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书法行业组织领导之一。现在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书法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文联副主席等职务。 张旭光的篆书和草书写得非常好,他创作的《千字文》长卷曾作为国宝被用于外交场合。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其作品被编入多种版本的画册、典籍;此外他还编撰出版了上百种书法专著及字帖。
他的“一笔书”和“飞白书”创作理论享誉海内外,他的“以艺通志”“以艺会友”的观点广泛流传。张旭光在担任中国书协副主席期间,做了大量组织、指导、普及工作,为繁荣发展我国书法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欧阳中石 1949年出生于山东烟台,是中国文化艺术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学者、博士、教授。现任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书法研究所名誉所长、艺术学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秘书长,北京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书画研究院院长等职。
他在学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是古文字学与古代文学研究,对先秦诸子、明清小说有深入研究;在书法方面,他的楷书、行书、草书都写得很好。特别是他的行草,婉劲洒脱、古朴俊秀、自然灵动,代表了他独特的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曾多次入选全国书法展并被各大博物馆收藏,还曾被日本国会图书馆、日本人民图书馆等机构收录或出版。2005年,他被授予“国际书法艺术家”称号。 另外我还想提一下王镛,他是当代书法大家,在中国书坛享有盛誉。他擅长行草,而且自成一派,被称为“右军少爷”。
他不仅书法造诣精深,而且在书法教育方面贡献也很大,是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工作多年,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王镛的书法浑厚遒劲,朴茂多姿,笔势雄逸,且极富创意;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得当,布局疏密合理、错落有致;结体宽博舒展而又内敛,字形稍扁而线条细长而富有韧性;尤其是他的行草书,用笔精到、挥洒自如,意态翩翩、神采飞扬。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王献之,王羲之的第7子,字子敬,是东晋和南朝宋期间的书法家。少有盛名,性情放达,巧思安辩。其母是郗鉴之女。王献之出身于晋代最显赫的家族,因此自幼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王献之不但擅长书法,更以诗文为人称道。王献之行书《鸭头丸帖》是王献之的行草书。
张旭,唐初书法家,人称张长史。少时好道,隐于青龙山,精穷书法。善草书,得五指执笔法。笔法既快而沉稳,狂放而有度,人称“变动如鬼神,不可端倪”。与怀素齐名,人称“颠张狂素”。
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是开元年间进士,曾做过平原太守、太师,所以后人也称“颜平原”。他一生中多次被贬,但始终不肯与奸佞妥协,最终,被叛军杀死。颜真卿的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自成一家,世称“颜体”。唐朝李邕、张怀璀、窦拾均对颜体书法推崇倍至。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县人。幼年丧母,侍父读书,喜观坐客谈笑风生。他书法初学王羲之,而以精劲巧丽见长。他写的碑刻很多,在现存的碑刻中,有大字弥勒碑和玄秘塔碑等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其字形窄长,结构紧凑,运笔斩截方劲,故人称“柳骨”。
黄庭坚,北宋书画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书法受颜真卿和黄通道复影响较大,后加以发展变化,别具一格。其书法被推为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之一。擅行草,篆籀分隶书亦为之,尤善长篇巨制。
赵孟烦,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人称松雪法师。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末进士,入元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因博学多才而冠绝古今,又精通音乐、绘画,能诗善文,工书擅画。其书法真、草、行、篆、隶、揩均工。其特点是平和典雅,外柔内刚,世称“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