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币与中国哪些文化相关联?

杨一文杨一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贝币,作为最早的货币之一,在中国也多有出现。 《尚书·禹贡》中有“厥贡璆琳琅玕”,其中璆( 音qiú)指的是美玉;琅玕是一种产于东方的树,其果实椭圆形,色青,有光泽如玉石,又名珠树、翠树;这两种东西都可以做装饰品用,但并非真正的货币。 到了春秋时期,齐国采用了“鱼盐通商”的政策,用盐或鱼与别国交换货物。这时,齐国的刀币和布币是通用货币。 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推广和使用,各国开始了金属铸币的时代。山东临沭出土过一批战国时期的铸钱范,钱范上刻有文字“王作金鼎”“王作金益”“王作金鉴”等,证明当时齐国使用了金币。

秦统一中国后,推行了统一的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度,以秦半两钱作为统一的货币。这种铜钱外形圆方,上面有文字,下面有方孔,被称为“孔方兄”。汉代沿袭了秦朝的货币制度。

东汉末年,战乱频繁,各国都自行发行钱钞。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各自为战,发行的钱币也都各不相同。曹魏以五铢钱为基础,在钱面上加刻符号,分为“永元宝”和“五行大布”;蜀汉主要以汉朝的五铢钱为基础改造而成“直百五铢钱”;东吴则发行了一种“大钱”,形状像西汉的“半两”,但重量减轻至一半,称为“小钱”。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民族的中央政权处于分裂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他们在沿用汉币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创造了“五铢钱”。这种钱形制小、轻重适中,后来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为了便于南北贸易,于公元495年统一铸造了“太和五铢”,并作为中原本位币流通使用。

宗谊宗谊优质答主

第一,它与中国人“以贝为贵,以玉为美”的心理价值取向和价值观相关联,所以中国人在语言上常把“玉”和“贝”组在一起,如“宝贵”、“宝贝”、“败家子”、“腰缠万贯”、“财宝”、“金玉满堂”等,这都成为中华民族价值取向和价值观的特色内容。

第二,与贝形像玉一样呈圆形光洁、晶莹、坚硬相关联,中国人就从贝的这种自然属性中,引申和抽象出一系列社会属性,如“坚贞”、“圆满”、“周全”、“和顺”、“可贵”、“可珍”、“可赏”等象征意义,这些意义后来就演变成“和为贵”、“和气生财”等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

第三,中国人重“中”,“中”即中间以及“中庸”、“不偏不倚”、“不过火”、“恰到好处”的文化心理,从贝币和玉器这种“以中为上”和“以中为贵”(中间大、两头小)的形状中可以得到印证。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