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里有哪些传统文化?
1、以线描为基础的造型能力 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中国绘画都是把线的造型作为基础来塑造物体形态的(工笔画里的勾勒也是线)。
而西方则是追求明暗,光影,凹凸所带来的立体感。这就决定了中西绘画在造型上的不同。 中国画里讲究“书画同源”,其实这个源头就是线条。我国书法中的楷书、草书、篆书、隶书来源于汉代的隶书,实际上是从汉字的线条演变过来的;而国画里的线条则是从春秋战国帛画的线条发展而来的。所以掌握了线条就掌握了造型的基本法则。
2、以墨色为语言的工具能力 以笔墨当语句,是国画的创作特点之一。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枯,这些对于表现物象的细微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色彩在中国画中却并不占主要地位。这也是和国画强调写意有关。写意需要留给画家更大的空间去表达主体的感情和意志。所以墨色的变化就足够了。加上我国的毛笔具有弹性,勾皴擦点染等多种技法,使得笔墨语言更加的丰富和细腻。
3、以诗词歌赋为补充的文学修养 中国文人画的发展是与文人词兴起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宋朝以来,士大夫阶层逐渐形成了文人以字为文的文人书风,加之北宋文豪苏轼对书画的推崇,文人雅集,翰墨抒情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文体。文人参与书画创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使中国的书画从原始的技巧展现逐步过渡到意境的表现。并从中衍生出了许多艺术理念,对后世的影响都相当深远。
于毅优质答主自古以来,中国哲学就特别标榜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观念。而中国画则受此思想影响最深,中国画在反映自然时,并非如实描写所见之景,而是从主观感受出发,借物抒情,表现其内在的生命意识。
比如,松树坚挺常青,傲霜斗雪,有长寿之意,又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画谱》记:“古来画松须苍老古怪,如黑龙蟠卧,方有佳致。”竹子品性贞洁,气节高尚,故郑板桥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梅花严冬开放,冰霜不惧,又五瓣合心,故宋人林逋以“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赞其品格高洁。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卓然独立,临霜而开,不畏寒冷,有超凡脱俗的隐者气质,诗人称赞“菊华凌霜大”,“菊荣剑锋苦”。荷花生污泥而清丽无暇,象征洁身自好,清清白白,故周敦颐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在动物中,鹤鸟体态清逸高雅,有仙风道骨,“千年寿鹤”象征吉祥,而松鹤延年,更是文人学士、老人最喜欢取用的题材。中国熊猫雍容安泰,和善可亲,黑白色调协调,形态自然,成为和平可爱、国泰民安的象征。
以上诸画,正是中国画的典型题材,画者在选材时注重其品格、精神,借物抒发文人士大夫超逸、隐逸的人格追求和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人师法自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并在对自然审美中寄托主观情感,从而实现情与景汇、情景交融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