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博物馆归哪管?
现在中国的博物馆,除了部分新建的,比如军博、科技博物外(这些馆新馆是2015年以后才开放的)其他大部分博物馆都是“吃祖宗饭”的,也就是馆里的文物很多都是晚清和民国时入藏的,甚至有不少是乾隆时期的旧宫室。
因为这些陈设文物很多都是由皇宫宫室中的陈设品改成的,所以保管和布置都有一定的规矩可循。因此我们看到这些馆里的文物往往被整齐划一地布置在展柜中,有时甚至连编号都令人觉得井井有条。 这种传统也带到了现在的博物馆。
比如国博的青铜器展区,你经常可以看到几件青铜器被展柜隔开,而在展柜之外,可能还有一件相似造型的器物,这往往是该器的正型(即根据形制和纹饰判断的最准确的形态),而展柜里展示的则是这件器具的修整复制品。这样做一方面是保持文物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也是符合古时宫廷的陈设要求的。 所以你看一些古代的书画作品的时候,经常看到有“上钤印‘某某官’字章”的记载,意思就是这幅画被某某官的印章盖了(多用于皇帝赐给大臣的画),而“下钤印‘收藏’”就是说是哪位皇帝的御用印章,表示此物已被某位帝王收入自己的“私人物品”。如果上下两枚印章都不沾泥,那说明这是刚刚从库房拿出来还未正式纳入“皇家收藏”的物品。
综上,从文物本身也能看出文物背后的历史价值。 而很多民间的文物,因为来源比较复杂,有的是从墓葬中出土的,有的可能是传世(指传承有序的文物)而来的,也有的是革命文物或者国外捐赠的等等,由于来源不同,规范就难以统一,所以常常能看到各种不同的处置方式。
而由于这些文物多不具备太高的经济价值,所以通常是不会被用于拍卖等商业行为。
博物馆是文物、标本、艺术品的收藏管理、研究机构和宣传教育单位,它用实物来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提供资料和场所。艺术馆是展示造型艺术各种主要种类的陈列保管机构。从上述的定义可知,博物馆与艺术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区别又有一定的交叉性。
博物馆和艺术馆都是文化机构,从整体功能讲,两者完全一致,都是为了对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研究,提供科学、历史和艺术的实物资料。都承担着管理、研究和宣传教育的职能,都是以实物为主的研究和宣传教育的单位。但是博物馆侧重于用文物标本反映自然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包括人类社会的一切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艺术馆则侧重于造型艺术,反映造型艺术的历史发展和各种主要门类的艺术的创作水平。一般讲来,艺术馆要成为相对独立的机构,必须在艺术品造型方面有较强的特点,规模也要有相当大的水平,例如一个省设立艺术馆,而且与博物馆的造型艺术馆并行,应该有这个省的主要造型艺术的传统历史和很高的水平,并且在省内的机构设置上与主要的博物馆的造型艺术馆的分工明确,这样才能独立存在。如山东的山东省工艺美术馆,就是因为山东自古就有很好的工艺美术传统,特别是潍坊的扬州派,淄博的陶瓷造型艺术,都有很独特的风格,山东的工艺美术在全国也有很高的水平,所以山东省设立工艺美术馆,独立管理山东工艺美术品的收藏和研究工作,有它的合理性。如果一个机构的造型艺术水平在全国不突出,而且规模上也不大,不宜单独设艺术馆,应当并入博物馆内设的造型艺术部或造型艺术馆。例如青海省博物馆内设的青海省美术工艺品陈列馆,因为青海省不是工艺美术的重要地区,所以工艺美术不能单独设艺术馆。
博物馆和艺术馆既有联系又有所区别,从总体讲有交叉性和一定的重合性,从局部讲又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从整个体系来讲,艺术馆应从属于博物馆管理系统中,因为博物馆是收文文物标本的单位,而艺术馆所管的收藏主要也是文物性质的。例如,山东省的艺术馆仍应该由山东省文化厅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