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钞是人民币吗?
不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贵金属纪念币”和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先放图,这是最近人民银行刚发行的2021牛年金银纪念币。 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套纪念币中包含了金币、银币各一枚,以及彩色银镀金套币三枚。
再介绍一下贵金属纪念币的分类,从材质上分可分为金币和银币两大种类。其中金币又可分为普制币(P)和精制币(Z)两种,普制币的加工精度比精制币更高一些;而银币则分为彩色银镀金(T)和双色银币(B)两种,其中的色彩主要是利用了银镀金的特性,使原本单色的银币呈现出双底色效果。 以上各种纪念币根据其材质不同分别属于不同的档次,其中金币又是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后最早发行的法定货币,因此它的币面图案主要装饰性比较强,而银币则是侧重于宣传意涵。
不是人民币。中华民国龙银是由北洋政府财政部于1914年(民国三年)根据袁世凯的“废两改元”令而铸造发行的第一批银币,其在近代中国银元中一直颇具特色。因其币值为库平七钱二分,故又称之为“七二币”或“七钱二分”,因币面纹饰有壹圆字样,也可称之为“银圆”而有别于清代银两。
根据《中华民国新银币条例》规定,铸造的新银币正面上镌有“中华民国三年”字样,背面则镌有“壹圆”字样和龙的图案,故世人通称为“中华民国三年龙币”。
中华民国龙银在历史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地位,“中华民国三年”龙币在袁世凯和孙中山时期同时流通使用,也是中国钱币中最著名的钱币之一,在中国近代银币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为近代机制币十大珍之一。
从清末钱币的龙眼双飞翅(俗称大尾龙)到袁世凯和孙中山时期“七二发型”的中华民国三年龙,再到后来的“七二发型”孙龙,以及辛亥革命时期“五星飞龙”(俗称小尾龙),体现了现代中国钱币的发展历史以及演变过程,被世人誉为钱币版的“清明上河图”。
虽然中华民国龙钞(中华民国三年龙银)曾经在国内外市场出现,但是存世量非常稀少,真钞更是一钞难求,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钱币博物馆也未收藏到实物。
2010年,曾有媒体报道浙江绍兴有收藏爱好者收藏到一版面值1000元的民国军钞,该钞票宽22.5公分、长12.3公分,长宽比值为2.5∶1左右,底色为茶黄色和灰色,票正面左边印有一头奔腾气势雄劲的红狮子,狮子上方印有“中国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宣传交通处制发”字样;印有“拾佰圆壹仟圆”面值的横款中间印有双行10位阿拉伯防伪号码,横款左右分别印有该票的繁体中文大写“壹仟圆”面值字样和“民国拾壹年陆月发行”字样。票背面正中印有一枚双旗大铜圆的票样和“中国国民党铜币”繁体中文说明文字,上面印有繁体中文“发行宗旨”和“收换办法”,下面印有“本券系军用临时货币,请收存交”繁体中文说明。在2014年,该收藏爱好者收藏的一张面值1000元的民国军钞被北京华辰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功拍出,拍卖的当时有来自欧洲、美洲、日本、新加坡等国际竞拍者参与网络竟价,现场竞拍气氛热烈,经过66轮激烈竞价,该军钞以高于市场价50%的价格最终成交,刷新了民国军钞的拍卖价历史纪录。
2013年,有媒体报道南京有民间收藏者收藏有1张“中华民国三年”龙饼壹圆银币样币,并于2014年以500万元的价值成交。
在2014年南京举办的一次钱币展览会上,一张“中华民国三年”龙钞壹圆银币样币以500万元的价值成交。而在2015年,台湾一家收藏公司也以28.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91万元)的高价出售过一张“中华民国三年”龙钞壹圆银币样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