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河北农村妇女织布吗?

阳永芬阳永芬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了好多回答,感觉大家跟小辛一样,都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是河北人,但是我对织布没多少印象了(因为现在会织布的奶奶都已经去世了)。我奶奶那一辈,因为挨着天津北京,所以跟小辛一样,都是吃大锅饭,拿工分,织布做鞋什么的完全就是女人们的活计。

我见过最热闹的应该是夏天,奶奶的院子里搭了个纱门,院门口有座纺车,我奶奶和村里的几个老太太在一起边聊天便纺线,我爷爷在门外张罗着生意——“换大米啦!” “换大豆啦!”——那时候我家是开粮行的。每天来交公粮的车来回穿梭,热闹得很。

但到了冬天,一切又是另一番景象——每家都有自留地,地里是种棉花还是种小麦,完全看各家喜好。有的家里男人会织布的,就用纺车把棉线纺好,等到赶集的时候去卖;不会织布的,就会把摘下来的棉花拿到街上的弹花坊里去弹棉花,弹好的棉花拿回来染成白色或者黄色,做被褥、做里衬。

而绝大多数家庭的绝大多数女眷,都是在自家门前砍一棵荆条,做一个简易的纺车,用自产的棉籽皮做成棉线,供全家人缝衣服、缝被子、缠脚等所用。 我小时候跟着妈妈学做针线活,用的就是这种纺车,不过没有纱门,也没有院墙,做针线时总是有一只眼睛盯着外面,以防有人偷看我。

至于洗衣服、洗头发之类的活计就更简单了,随便拿根棒子插在泥里就能搓洗。如果水凉,就往里面丢几粒凉水种子——我们管它叫凉水豆,凉水豆是一种黑色的小豆子,在水里能发芽开花,种子越大,发芽所需时间就越短。

总之,那一段生活虽然清苦,但充满了乐趣。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