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五铢有没有收藏价值?

弘馨涛弘馨涛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在中国钱币学研究中,对于汉五铢的铸造历史、货币形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一些学者认为汉五铢的铸行至东汉末年终止,在公元三世纪魏、蜀、吴三国建立后停铸、停用,魏、蜀、吴政权分别铸造、发行新的小型铜钱,后人称之为"三国钱"。

在汉五铢停铸说和三国有三国小钱诸说的影响下,1978年以前,中国大陆的考古发掘中,在吴地几乎未发现过汉五铢钱,即使偶有所见,也不为人们所注意。这一情况,也成了证明汉五铢在东汉末、三国时已停铸、停用的考古实例而被多次引用。从70年代末期起,江苏、浙江等地的汉、六朝遗址和墓葬中不断出土大量五铢钱,有的还是成批、成捆地发现,汉五铢在吴地三国时期继续流通使用的问题开始引起学界的关注。

80年代以来,在长江下游地区六朝遗址和墓葬中时有成批五铢钱出土。如江苏丹阳胡桥蒋毅墓一次性就出土一万多枚五铢钱;又如南京西善桥一建筑工地六朝窖穴中也曾出土六万余枚五铢钱。这些五铢钱一般出土于吴国范围之内,在吴亡以后的西晋遗址中则未发现。汉五铢由三国吴继续铸造之说的提出,打破了五铢钱在东汉末年已经停铸、停行的旧说,为研究六朝货币的性质、形态和六朝社会经济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六朝钱币是中国钱币宝库中的一颗明珠,特别是六朝古都南京出土的"压城钱"更是中国钱币中的珍品,它反映了六朝时期南京城的"城摞城"现象。1980至1989年南京市清凉山五代电厂遗址先后出土的二批钱范,分别再现了南朝梁和南唐在清凉山设钱监铸钱的情形,它为我们研究六朝货币铸造工艺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