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奉天省是哪?
清代盛京辖区。清初称关外三将军驻地之一的宁古塔为宁古塔昂邦章京,简称宁古塔。顺治十年(1653)置宁古塔将军,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黑龙江将军于瑷珲,宁古塔将军改称黑龙江将军,始置吉林将军。康熙二十六年,置宁古塔副都统,次年升宁古塔将军;三十六年,复为副都统。雍正二年(1724)改称镇守吉林等处地方将军。乾隆十九年(1754),又改称镇守吉林等处官兵将军。治所在吉林城(今吉林市)。辖境初东、南、西三面环边,北属黑龙江将军。后所辖边外游牧索伦人徙至绰尔河(今绰尔河)西。至清末,大兴安岭以东、以南地区尽归其统辖。清初封禁较严,后开禁招民,先后有山西、陕西等地汉民前往吉林,从事耕作、伐木、捕鱼、皮毛交易等,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清初因盛京为清世祖入关定鼎后之陪都,又为清太宗、清太祖、清世祖陵寝所在,特称地方为省,其官制、军制与陕西、云南等省相类,为内禁八省之一。清圣祖于康熙十一年、二十三年两次南巡,并无巡行内地诸省所具一切钦差仪仗,亦不称直隶为省而去行省礼;而至盛京,则具仪仗,谒陵寝,见巡抚,视行省礼。雍正二年始废巡抚。此期间,官制军制为:都统一人,理内务事务兼管兵部事,正二品;治兵、治民分辖,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副都统二人,分辖兵、民:左翼城守副都统兼将军衙门领队大臣,理刑名并分理兵(马甲)、民事务,正二品;右翼驻防副都统兼将军衙门领队大臣,分管城外所属官兵,正二品。盛京兵制,左翼满兵382名,民披甲1269名;右翼满兵1066名,汉兵491名。此外,尚有前锋营200名,护军营540名,骁骑营600名,共2141名;由京遣派驻扎在护城内及近城20公里以内之红英、榆林、王家湾、马家湾、下马圈、新城子等处,专卫皇陵,不由盛京将军统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