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满字怎么写的?
在当今社会,“满文”是少数民族文字中最被人们所熟悉的文字,比如清朝电视剧字幕的右方,就有满文的标注。然而我们看到的“满文”,严格讲来,并不能称为“满文”,而是“满字”,是用汉字的笔画拼写的“旗语”。在清朝初期(顺治年间),“满文”并不叫“满文”,而称“清文”,后来由于清政府极力推崇“儒教”文化,实行“文字狱”,才将“满字”改称“满文”,而真正的“满字”在清朝初期就消失了。
满字和汉字一样,在我国历史上也经历了由繁到简的几个不同的历史演变发展过程,有“大写”与“小写”、“正体”与“连笔体”的区别,“大写”与“正体”字,字形结构繁杂,字所笔画较多、字库庞大。“小写”与“连笔体”字是“大写”和“正体”字的简化字、笔画较少,字库简易。清政府实行“尊孔”、“灭儒”政策后,为达到其愚民和维护其统治的目的,只将“满字”中的“小写”和“连笔体”字加以规范,并以此作为日常的通用字被固定下来,其余废弃。
满字和汉字一样,既有“文言文”的书面语,又有“白话文”的口语。“大写”与“正体”字的书写习惯为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小写”与“连笔体”字的书写习惯为自右向左、自上而下。
“满字”有12个声母、13个韵母、5个声调。“满字”不但有自己的字典,还有自己的一套标点符号,且有其独特的排版印刷方法。
“满字”和汉字相比,它使用汉字的笔画组成,并没有离开汉字笔画的范畴,其字体构成的要素之一是取用了汉字笔画中的“撇”、“捺”、“竖钩”、“长横”和“点”。“横”和“竖”用的较少,且都以行书笔画组成,笔画结构和汉字写法类似。
满字的拼写方法很有特点。满语属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两种语音体系互相联系的条件下,其语音发生互相影向渗透关系,特别是满字受汉语语音影响更深,因此创造了满字时,尽可能地模仿汉语语音,在“大写”字和“正体”字中,按照汉语音节的模式将声母、韵母、声调分别创造出来。其中,有些音素的形体,就是借用汉字来加以表示的,这在满字中被称为“字素”,相当于汉字拼音字母,用来表示汉字的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