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砚台石如何清洗收藏?
因为砚石年代久远,且多埋藏于水底或庶土中,出土后往往满布尘埃土污,或粘有铜锈渣滓,若不及时清理,久置不洗,污垢侵入砚石的细密毛孔中而日积月累,终至堵塞毛孔,砚石就失去原有的古色光彩和滋润莹洁的美感,上墨发墨的使用性能也逐渐变差。
所以,新得的一方清代砚台石,必须认真细致地清洗干净。清洗砚石也应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一些清洁程度较高的砚台,用水洗揩净即可;对那些尘土基本除尽,略有油腻的砚台,可用软绸蘸上少许牙膏反复揩拭,砚石上的油腻就能除尽;对一些有薄锈的砚台,可用竹片轻轻刮除,再用棉花团蘸上一点醋反复擦拭;对污垢严重、表面失泽的砚台,最好用细砂加清水反复研磨揩拭,直至洁净。
砚石洗擦干净后,还应进行封蜡。即将磨洗除垢后的砚石放在沸水中煮五分钟左右,然后用净棉丝把砚石表面水渍揩尽,再用棉丝蘸上少许蜂蜡(无蜂蜡也可用微细瓷粉代替)在砚堂、砚身处反复揩磨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使砚石表面形成一层封蜡面,这样,研磨出来的墨汁就会滑润而不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