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收藏价值多少?

原诗禅原诗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岳阳楼记,系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大学士于敏中等主持,在“四库全书”馆将《岳阳楼记》摹刻上石的。碑高138厘米,宽73.5厘米,楷书,18行,计302字。镌刻精工,字迹清晰,为难得的欧阳询草稿真迹。此碑1961年收入岳阳市文史资料21辑,1990年由岳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现被岳阳楼管理处收藏陈列。

“四库全书”馆摹刻的《岳阳楼记》碑,何以称草稿真迹?这其中有段故本传说:唐开元四年(716年),一代文宗,时任朝议大夫、权知南选、检校国子祭酒的张说,受命到江南选官。途经理、岳时,对巴陵胜状心驰神往,上任后,即捐出所有俸金,重建岳阳楼,修葺鲁山(今君山)祠庙。工程竣工之日,特请当时与张说齐名的文人、时任岳州司马的王之涣来此作记。王之涣欣然从命,但因当时应酬繁多,又需照顾家眷,无法脱身,乃将此事推让给当时闲赋岳州的王勃。张说闻讯,即遣专使携厚币前往王勃寓所,王勃受张说“礼贤下士”诚心所动,又受专使重贿,便欣然应允。是夜秉烛构思,破晓落笔,一气呵成,将岳阳诸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文章珠玉,文采粲然,连王之涣也自叹弗如。王勃将此记交给张说后,又在草稿上题了一首五言古体诗记述其事:

“君王亲试上礼闱,我亦趋庭过岭湄。

重到岳阳还构厦,特烦记室重为题。

文章独步名扬越,词赋争传誉满畿。

喜有高人相唱和,新声更比旧声奇。”

王之涣见后,也不服气,又写了一首诗,命人送与王勃。诗曰:

“一自题笺上礼闱,金门接武化龙飞。

岳阳楼上重构厦,记室无由再染徽。

幸有良朋酬唱和,翻令鄙作减光辉。

惭君佳制垂青盼,千里缄题托马騑。”

王勃收到诗后看后,既佩服又惊慌,便回信与王之涣,信中称《岳阳楼记》系手代之作,希望王之涣保密,王之涣亦作诗许诺:

“从来良友重交情,千里传笺亦有因。

为嘱新篇毋妄示,文宗在侧少年人。”

后王勃到交趾省亲,不幸溺水而死。王之涣闻讯,悲痛不已。为免遭文宗猜忌追查《岳阳楼记》非出自王之涣之手,特将王勃诗稿烧毁。但前诗仍流传下来,被后人刻于石上,这就是今岳阳楼道乡台下的王勃诗碑。

欧阳询的书法享有“分书第一,楷书惟询独步”(宋代朱长文《墨池编》语)的盛誉。他所撰《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世称“天下第一楷书”,历代书法爱好者习字临摹的典范,书法艺术宝库中的珍品。岳阳楼的《岳阳楼记》真迹碑,虽然不是欧阳询所撰,但其艺术价值,足以与“四铭”相媲美。此碑为欧阳询74岁时手书,字体方圆兼施,严谨而潇洒,笔法刚劲,端庄劲秀,丰腴饱满而不失险劲,稳健森严且具纵逸,实为欧体中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块碑。真迹墨本流入日本后,屡被翻刻,然其传世不多,流传归国者尤稀,其版本之珍贵,可与王羲之《兰亭序》媲美,故为历代书法爱好者视为瑰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