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酸枝笔筒有收藏价值吗?
笔筒自明代中晚期问世以来,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存世的数量相当可观,制作笔筒的材质既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等名贵硬木,也有竹、漆、铜、瓷、玉以及端、歙等,品种繁多,且造型、图案精美。近年来,笔筒在收藏界悄然兴起,价格一路走高。特别是以名贵材质和巧雕技法制成的笔筒,已成为高品位收藏的宠儿。在2000年的全国首届古玩精品拍卖会上,一只明代紫檀木雕“御制五言诗”笔筒,拍出了132万元的高价,可见其收藏价值之高。据笔者了解,制作此紫檀笔筒的木料为印度小叶紫檀,市价约为每公斤3500元,但制成笔筒后,拍卖价竟增值约1100倍。
笔筒虽小,其中学问很多,收藏时需留心鉴别。笔者曾花5000元购得一只“紫檀笔筒”,从其造型、刻工、包浆、题识等方面来看,都堪称上品。但拿到专业商店鉴定时,却被鉴定为染成紫檀颜色的红酸枝笔筒,因此“紫檀笔筒”退还给我,5000元也一分不少地返还。笔者仔细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紫檀木的致密程度令现代科技手段都无法着色,造假者染色肯定要露馅,因此造假者把目标转向了紫檀的姊妹花──小叶酸枝。这种木材的性质与紫檀较接近,且着色后酷似紫檀,缺乏经验者一不留神就会中招。因此,笔者在此提醒广大收藏者:收藏紫檀笔筒需格外当心,因为其赝品较多。
紫檀笔筒与其他质地笔筒在鉴藏方法上存在些许差异,紫檀本身木质细腻,致密坚硬,鬃眼细小如牛毛且斜丝纹多,若将紫檀水浸后,其木纹为金黄色。根据紫檀这些自身特点,鉴定紫檀笔筒时,首先从外观上观察其丝纹和鬃眼,然后再根据笔筒口沿内外和底部有无灼伤痕迹,以及木质的干湿度等来判断其真伪和年代。染色的紫檀笔筒,若用湿布反复擦拭或放入清水中浸泡,假色往往会脱落。
鉴别紫檀笔筒的真伪有4个窍门:一、观察鬃眼,紫檀木的鬃眼比红酸枝笔筒小,把笔筒对着强光或放在明亮的白纸上,会发现红酸枝笔筒的鬃眼呈较明显的黄褐色,而紫檀木的鬃眼则呈金黄色;二、用手掂量,紫檀木笔筒上手较沉,红酸枝笔筒则略轻些;三、鉴别包浆,真包浆自然平和,新仿包浆发红而黏腻。若把刚制成的木筒放在浓茶水中泡一泡也能形成包浆,这种伪包浆虽不难鉴别,但有的新仿品是经过多道程序染色而成的,这种笔筒制成后就已有包浆,需要仔细观察才能识别;四、测试硬度,紫檀木的硬度高于红酸枝,用刀刻划测试时,两者都能留下刻痕,但红酸枝的刻痕较浅。
仿制紫檀笔筒的方法有两种,一种用非洲紫檀或马达加斯加紫檀制作,这类笔筒只要注意观察,不难识别;另一种是用红酸枝笔筒做底,涂上几层薄薄的红紫色漆制成的,若将此笔筒放入水中浸泡数日,假漆皮就会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