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商品收藏有没有价值?
有人认为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末世,历史价值不是十分突出,所以清代宫廷旧藏的艺术品价值就比明代、宋代等以前各朝要低一些。这种看法有些片面,清代的皇帝、后妃及王公大臣、王亲贵族、宦门巨贾收藏的字画、玉器、铜器、古籍善本等还是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的。只是,当时国内收藏品的来源渠道非常狭窄,不像今天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从世界各地购买征集。所以,清代的藏品总量不及明代。
在清代皇宫旧藏品方面,价值最高的是各种“三希堂”仿本的字画精品。因为清代的字画收藏以乾隆皇帝为代表,他先后建立了三座大型的字画馆,将历代字画珍品分门别类地存放,又组织了大规模的书画临摹活动,摹本也存放在字画馆内。这些“三希堂”仿本的字画,在100多年间被珍藏在圆明园,1860年“火烧圆明园”时,这批珍贵的字画被英法联军抢劫一空,散落海外。现在许多国家的博物馆和收藏家手里,还有这样的字画。
在清代王公大臣收藏品方面,价值最高的是清代著名收藏家、大书法家安岐收藏的字画精品。安岐在乾隆年间从河北来京津经商,做皮毛进出口贸易。安岐很会收藏字画,专门搜罗王羲之、王献之等东晋名家的真迹。现在,海内外许多藏有王羲之、王献之作品的博物馆,都是从安岐手里流出的。